温州围剿不良贷款 打破恶性循环

20.11.2015  16:13

  从今年年初的4.09%到6月的4.05%,再到如今的3.86%……2011年9月温州爆发民间借贷风波以来,一直持续向上的温州不良贷款率,今年终于呈现出“震荡下行”之势。来自温州银监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温州全市不良贷款余额294亿元,不良贷款率3.86%。与年初相比,不良贷款余额减少7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0.23个百分点。温州也因此成为9月末,全省地市中唯一一个不良贷款”双降“的城市。
  虽然不良贷款率依然处于“高警戒”状态,但在温州市银监分局局长赵秀乐看来,不良贷款上升势头的有效遏制,表明温州通过做好“增信、防险、化险”促进新常态下信用风险化解,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同时,也释放出实体经济基本面逐渐向好、金融生态环境渐趋良性的信号。
  政府:打破恶性循环
  几天前,温州银行收到了来自温州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运行中心开出的首张担保函:为鹿城一鞋业公司在温州银行进行200万元贷款的信用担保。凭借这份担保函,该公司没有提供任何抵押物,就从温州银行获得了200万元的授信。公司负责人介绍,这笔钱将用于企业正常经营周转。
  10月23日正式营运的温州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采用政府和银行共同出资的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首期5亿元资金可为小微提供50亿元的信用担保支持,让众多没有抵押物的优质小微企业看到了正规渠道融资贷款的希望。
  事实上,温州自2011年9月发生民间债务危机后,伴随着银行贷款不良率的骤然攀升,不少银行出现压贷、抽贷现象。与此同时,各大银行的总行认为温州的金融生态环境逆转,纷纷上收温州分行贷款审批权限。一方面没有新的资金注入或投入不足;另一方面,企业贷进来的钱又还不出,“不良贷款高企—银行信贷收缩—不良贷款进一步高企”的恶性循环就这样发生了。
  为打破恶性循环,温州连续两年出台“温州市企业帮扶和银行不良贷款化解十条措施”,连续三年推出“浙江银行业支持温州实体经济发展十条措施”。这次引入政府征信平台的融资新模式,也是其中缩影。
  2014年年中,温州市成立风险企业帮扶和不良贷款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一方面“背靠背”摸清风险企业底子,共摸排出约2000家优质企业,由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信贷支持,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另一方面“面对面”沟通做出帮扶决策,对生产经营正常,暂时陷入“两链”风险的企业,采用政府转贷、担保置换、资产重组等方式帮助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统计数据显示,市县两级处置办共帮扶近3000家企业解决各类难题,帮助1100多家企业度过难关。
  在帮扶了上千家企业后,温州市开始尝试在街道(镇)的范围内开展批量帮扶。试点街(镇)及行业协会利用熟悉企业的优势,分别确定优质类(A类)、帮扶类(B类)和处置类(C类)的企业名单,进行分类帮扶处置。计划到年底,梳理出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多样化的企业帮扶模式,由各地进行全面贯彻实施,形成区域性企业风险防范的新常态。
  “温州要努力实现从‘风险先发’到‘率先突围’的转变。从某种程度上说,金融风险化解之日就是温州赶超发展之时。”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说。
  银行:活血化瘀有实招
  和许多深陷“两链”风险的企业一样,温州晨光集团泰岳包装有限公司也因为对外担保一度陷入了困境中。谈及最困难的那段日子,董事长黄日德感慨万分。黄日德告诉记者,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泰顺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帮扶小组,多次召开协调会议。作为企业的主贷行,工商银行泰顺支行向上级行为“晨光”申请到了原有的贷款额度,还在审批、利率上给予了诸多优惠和便利,解决了泰岳的燃眉之急。
  在这场不良贷款的围剿战中,银行的力量绝对不可忽视。“晨光”的解困,正是温州银行业切实帮助企业“活血化瘀”的鲜活实例。
  早在去年3月,温州市4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就在温州银监分局的主导推动下,集体签署自律公约,这也是浙江省首个针对企业帮扶和不良资产处置的银行业自律公约。针对企业转贷续贷中的各种难题,各家银行也纷纷主动减费让利,陆续推出各种创新还款方式,实现还贷资金无缝对接。初步统计,仅温州银行就已通过使用“本金计划归还法”、“转期法”等创新还款模式,累计为40家中型企业发放贷款12.42亿元。中信银行温州分行针对信用记录良好、贷款未到期而出现还款资金紧张或抵押物遭查封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续贷的企业办理展期,目前已为20户企业累计发放金额3.91亿元。
  除此之外,温州银行业还多渠道、多途径增加有效、优质的信贷投入,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注入金融活水。截至9月末,温州全市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223亿元,同比增长3.36%,贷款增量全省排位较去年前移了五位。通过开发科技企业保证保险贷款等新产品,温州银行业前三季度合计为1096家科技型企业增加融资87亿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温州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2240亿元,占比达到29%,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超出各项贷款增加额近80亿元,进一步防范“短贷长用”、“脱实向虚”带来的风险。
  惩戒“老赖”重建信用
  因经营不善,位于乐清柳市的某集团母公司负债约1.5亿元,企业无力偿还银行以及债权人的巨额欠款。而企业主郑某所拥有的位于上海、南京、嘉兴等地的子公司依然在正常生产,具有偿还债务的能力。为了逃避债务,郑某和弟弟一起,利用空壳公司,将转让子公司股份的1666.5万元资金侵吞。目前,郑某因涉嫌职务侵占罪,已被依法刑拘,其弟在逃。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然而,不少像郑某这样的负债人明明有能力还债,却想方设法逃避债务,这种恶意的逃废债行为近年来已成为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心头大患。
  为合力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依法保护银行业金融机构合法权益,重塑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温州银监分局与政府部门联合开展的“构建诚信、惩戒失信”专项行动,眼下已经通过媒体公开曝光4批、113个“老赖”名单。同时,按照《温州银行业金融机构逃废债务“金融服务惩戒”实施方案》,温州银行业还将对逃废债失信企业和个人采取不新开账户、不办理对外支付、限制新增贷款、限制新办信用卡等金融服务惩戒措施。
  温州逐渐重建信用体系。已于今年7月获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温州,正在全面推进统一的信用代码制度的建立。企业将拥有一个唯一的“身份证明”,包括企业及其法人的种种信息,这将成为衡量企业品行的重要标准,从而真正实现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不良处置成效也在不断提升。截至今年9月,温州全市已累计处置不良贷款261亿元,这也是自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发生以来,不良贷款处置量首次超过同期新发生的不良贷款。其中一家银行,今年以来共处置了65.6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5亿元。
  “根据研判,我们认为全市企业金融风险总体平稳可控,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压力,下一步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继续将防控和化解金融风险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来抓,创新举措,综合施策,统筹发力,确保经济金融平稳运行。”赵秀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