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全面打造“四品八德”区域德育品牌

05.04.2016  15:19

近年来,温州市坚持德才兼育、德在才先,确立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通过开展“四品八德”教育来打造区域德育品牌,在抓载体、抓常规、抓队伍、抓机制等方面,构建了一套立体式德育模式,彰显出鲜明的区域德育特色。

一、抓载体,开展“四品八德”德育系列活动。一是整合构建“四品八德”体系。针对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内容多、形式多、活动多的“三多”现状,提出整合实施中小学德育内容、打造区域德育品牌的工作思路。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在中小学全面实施“四品八德”德育系列活动,即努力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尊、敬人、乐观、执著”四种品质和“爱国守法、文明礼让、孝亲尊师、团结友善、勤劳节俭、好学向上、诚实守信、勇于担当”八种德行的现代公民。二是研究实施“学段+衔接”德育模式。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制定《温州市中小学学段德育工作指南》,明确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以及各学段育人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途径。同时加强各学段间德育工作的衔接,促进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序列化、层次化,坚持因材施教,切实增强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分层拓宽德育五大渠道。严守课堂主阵地,加强德育和教学整合,同时构建富有温州特色地方德育课程。开展主题德育系列活动,即开展学雷锋主题教育活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主题读书活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等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强化文化的育人功能,形成“一校一品”的文化特色,2015年全市中小学创建“美丽校园”378所。加强实践育人,充分发挥温州作为区域校外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全国试点优势,完善“1+X+Y”基地模式。构建“三位一体”育人网络,凝聚教育合力。

二、抓常规,注重学生行规养成教育。一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市中小学围绕24字,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每位学生对“24字”抬头能见,开口能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结合以中小学生喜欢的小游戏,创作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歌,在中小学广泛传唱;创作以道德典型为内容的文艺作品;广泛开展“百名好人进校园、千张红榜送好人、万名学生齐学习”活动,组织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走进中小学校,强化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校园的传播。二是扎实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降低德育重心,严格日常管理,使学生从小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学校、爱亲人、爱朋友、爱学习、爱生活、爱劳动的情怀;培养起讲究卫生、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培养起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的文明习惯。特别是做好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教育,做到上墙、入心、践行。温州市、县两级开展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创建和评估活动达10多年之久。按照“抓常规、育特色、出成效、树样板”的思路,5年打造100所“德育示范校”的目标,目前已创建首批市级“德育示范校”20所。三是抓好落实六项具体常规工作。进一步规范升国旗、唱国歌制度。广泛组织师生传唱《大禹纪念歌》等充满正能量的歌曲。建立各校“时事专栏”。全面落实用好《做个好孩子》《学做文明人》《浙江人》《浙江潮》4本省级地方德育教材。完善每两周一次的教师政治学习例会制度。加大治理有偿家教和查处违规补课问题的力度。同时,把以上六项常规工作作为温州德育示范校创建、办学水平等级等评估的必备条件落实到位。

三、抓队伍,提高德育工作整体水平。一是加强党委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将中小学育人工作列入重要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领导,市委明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为党委口分管教育的领导。实行“五定期”制度,即定期学习,及时学习中央、省市育人工作的政策方针以及重要讲话精神;定期研究,召开领导班子会深入研究中小学育人工作;定期走访,经常性地到学校听课、查看校园,问问孩子们的心声,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宣讲,特别是党委政府领导要每年为教师、学生作形势报告;定期督查,将中小学育人工作的重要事项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教育家型的中小学校长队伍,更好地肩负起育人工作“领跑人”的使命。打造一支“四有型”(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和专业素养提升。深化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和“名师工程”建设,全市已形成从学科骨干、“三坛”教师到名师名家的金字塔型教师梯队。三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推动班主任从管理者转型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学业的导师、生涯的导师转型。通过两大载体(“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班主任班会优质课比赛”)和两大激励机制(“优秀班集体评选”和从“优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名班主任”到“终身班主任”4个层级的先进班主任激励体系),激励更多教师在班主任岗位上成才。温州连续两年在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总数和团体成绩排第一名。目前,共评选市名班主任74名、骨干班主任282名,创建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11个、市名班主任工作室80个。

四、抓机制,开创德育工作共建局面。一是完善目标导向机制。2015年6月,在全省中小学育人工作座谈会后,温州市迅速召开贯彻会议和夏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题会议,要求每一所学校、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工作者,做到认清使命、认清方向、认清思路、认清责任等“四个认清”。随后,温州市委分别召开听取研究贯彻落实夏宝龙书记在全省育人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工作专题会议、全市中小学育人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在着力提高育人意识、研究育人规律、完善育人机制、强化育人合力等方面加大力度。今年3月,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研究制定《温州市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意见》,在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和教育实践等方面,提出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始终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育人的目标导向。二是构建综合评价机制。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开展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幸福“四维指数”评价,把学生品德发展指数放在首位,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功能。实施学校发展新评价,引进增值评价方法,考核学校在促进不同情况学生品行、学业等进步方面的努力程度和实绩。2015年12月,温州“四维评价”改革经验在全国会议上介绍推广。三是健全社会共育机制。各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关心支持中小学德育工作,各地宣传、教育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近三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开展了“千名干部走基层、万名骨干入社区、十万教师访家庭、百万家长进校园”活动和全员参与全员覆盖的大家访活动,特别是以经济困难家庭、学习困难学生家庭、留守儿童及单亲子女家庭、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庭等“六类家庭”为重点,深入开展帮扶、帮教等活动。公安、综治、文广、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关工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关心留守儿童,努力解决困难和问题。市教育局、文广新局联合开展“新雨家庭教育进校园”公益讲座,每年达100多场;市教育局、禁毒办联合开展预防毒品教育,市教育局作为浙江省教育系统唯一单位被授予2015年“全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创新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