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修订“新安法” 推进安全事故防治体系建设

25.03.2015  13:08

  温州网讯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揭开了依法治安的新篇章。温州于日前召开的全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会议,就全面推进火灾等安全事故防控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栓紧安全阀这项常抓常新的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对出租房隐患发现率要达100%

   出租房和“多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是我市安全事故的“重灾区”,稍有松懈就会出现事故反弹。

  在去年的火灾事故中,共有9人死于出租房火灾,占了我市火灾死亡总人数近一半。可见,出租房火灾隐患仍然是消防安全的重点、难点、突出点。只有抓住了这个源头,才能实现消防安全、安全生产和流动人员的有效管理。

  围绕这一重点工作,市消安委将进一步加强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管理,强化专项治理与检查执法,各县(市、区)重点要加大对出租房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巩固10人以上(含10人)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整治成效,年内完成40%的10人以下(不含10人)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整治。3月底前,乡镇(街道)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站、基层网格员对本辖区内、网格内居住出租房、小作坊的排查率和隐患发现率要达到100%,发现火灾隐患后网格员的督促整改率达50%以上,乡镇(街道)联合执法整改率达30%以上。

  今明两年是包括出租房在内的十大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的巩固年、提升年。市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从规划布局、源头准入、现实条件、常规运作等环节入手,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系统的“回头看”。

   坚决啃掉一批城中村“硬骨头”

  城中村是城市转型的瓶颈、安全发展的毒瘤、“六城联创”的顽疾,这个问题不解决,温州转型发展就无从谈起。

  去年,市政府部署以安全整治为突破,变单项整治为综合整治,变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变单项突破为协同共推,重拳推进城中村安全综合整治。

  “但是,大量低小散企业、家庭作坊、合用场所集聚在城中村内,普遍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加之老旧宅耐火等级普遍偏低,消防车通道狭窄,区域性消防水源缺乏,传统性火灾隐患还得下大力气加以根治。”市公安消防局局长吴兴荣表示。今年,我市将继续推进城中村安全综合整治,坚决啃掉一批整治难度大、周期长、情况复杂的“硬骨头”,同时及时总结提炼优秀经验和良好做法,建立长效治理机制,推动整治常态化、长效化。

  而对事故隐患排查,我市采取“四不两直”的“飞行检查”,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突击检查,始终保持事故隐患排查的高压态势。

   构建高效顺畅的应急救援体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实现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的长治久安、有序可控,首先要建立一套以事前预防为重点的事故防控体系。

  “去年,牛山化工市场‘12·1’事故,充分暴露出我市危化企业单位业主安全生产管理的漏洞以及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不细致、事故处理专业化能力不足、应急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市安监局局长贾焕翔说,“今年将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尤其是专业化处置应对能力建设,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事故应对和救援能力,构建高效顺畅、协调运转的应急救援体系。”

  体系建设是火灾防控有力抓手。可是截至目前,鹿城、龙湾、平阳和经开区根据要求修订完成《消防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并出台《消防工作行政问责办法》,其他县(市、区)均未启动。根据部署要求,各地要在3月底前完成相关文件制定,6月底前和12月底前分别完成省级重点区域、市级重点区域事故防控综合治理体系建设。

   源头上杜绝项目“带病”投产

  把好源头,防患未然,对安全工作至关重要。

  在源头准入上,我市在谋划和推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时,将把安全作为前置条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坚决守好关、把好门,从源头上杜绝各类项目“带病”投产运行。

  与此同时,把安全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手段,通过“五水共治”“四换三名”“三改一拆”等组合拳,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压缩高风险产业。

  响鼓还需重捶,治乱仍需重典。严格执法是打击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重要手段。新安法对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大幅提高了经济处罚额度,提出了终身行业禁入等一系列新规。

  据悉,市安监部门将制定统一的安全生产执法标准,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检查督查等行为。建立安全生产执法公开公示制度,依法及时公开执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严格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从重处罚和厉行问责等措施,曝光一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典型案例,查处一批无视法律、无视监管、无视生命安全的严重违法行为,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本文来源:温州日报     责任编辑:吴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