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做法及成效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13.08.2015  18:56

  一是实施“510产业培育提升工程”。2014年,温州市政府提出实施“五一〇产业培育提升工程”,明确了未来5-10年内,要重点做大做强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五大支柱产业,力争到2016年底,电气产业实现销售产值超1500亿元,鞋业超1000亿元,服装、汽摩配、泵阀产业实现500亿元的销售目标。建立了“八个一”产业推进机制,每个产业挂钩了一位市领导,成立了一个专项工作组,制定了一个规划和实施计划,出台了一个专项扶持政策,建立了一个统计体系,搭建了一个承接平台,引进了一批项目和企业。二是实施时尚化发展战略。基于该市传统轻工产业、温商网络、民间资本、空间要素四大优势,提出实施时尚化战略、打造时尚之都的决策部署,明确将时尚产业作为温州标志性产业来重点打造。科学规划时尚产业布局,以鞋、服产业为核心,以眼镜、箱包、服饰配件、家具、打火机、制笔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全面推进轻工产业向时尚产业集群发展。积极推进时尚产业链“补链”、“强链”,加快制造业向设计和营销两端延伸,通过创建工业设计示范基地、成立温州时尚研究院、温州时尚学院、举办温州国际时尚博览会等工作,为轻工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型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人才支持、环境保障,努力打造时尚精品制造名城。三是打造开放性产业发展平台。大力推进产业开放平台建设,与韩国合作共建温州韩国产业园,签约引进“韩国时尚新天地”等重大时尚产业项目,为温韩两地企业深入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依托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乐清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平阳对台经济文化合作平台等6大对台平台,为温州传统制造业拓展市场、开展技术合作,提供了新的舞台和空间。四是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以“智能制造”为导向,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2014年全市实现技术改造投资477.7亿元,同比增长56.2%,居全省第1位,技改投资占工业性投资比重达到70.97%。鼓励企业建立产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创新平台,已培育建设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69家、市级213家。组织实施“双百新产品新装备开发计划”,每年开发智能新产品和智能新机器100台以上。大力推进“机器换人”,11个项目入选省级百项“机器换人”示范项目,电气、泵阀行业被列为全省首批“机器换人”分行业试点,获得省500万元财政资金补助。(温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