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清淤用上高科技,淤泥摇身变砖块

19.04.2016  12:57

 

【本站4月19日讯】青灰色进泥,橙黄色出砖。昨天傍晚,随着天色渐渐暗下,钟管镇龙溪建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辆辆装满淤泥的卡车缓缓驶进车间。

记者跟随生产副总朱金康的脚步走进生产一线,与印象中的制砖厂不同,这里没有尘土漫天,也没有挥汗如雨的苦力工人,占地60多亩的工厂车间内,轰隆隆的机器声此起彼伏,一条智能化的生产线跃然眼前。 指着输送带上的砖块,朱金康告诉记者:“小小一块砖,里面藏着不少奥妙,智能化、机械化一样也没少。

只见一车车卸下的淤泥与煤渣混合后,一起进入容器,由一台多斗机碾压、搅拌,随后在陈化库陈化72小时。而另一处容器内,已经陈化完毕的混合物经过再次精辊碾压、搅拌混合,进入流水线,由真空挤压成型、切割、装码,最终变成一块块成型的砖块被送入干燥窑。

朱金康说,这就是去年投资8000万购置的机械化制砖设备,每个操作间虽然只配备了一位操作工,可都是高学历的大学生。人们常说“一堆烂泥扶不上墙”,但是在朱金康的眼中,这些淤泥插上“高科技翅膀”后,摇身一变就成了宝贝。

朱金康告诉记者,自县里“清三河”的号角吹响以来,厂里每天至少能消耗掉10吨淤泥。同时,以淤泥为原料,利用高科技技术将其制作成新型多孔砖,其产品具有保温、隔音、抗渗等优点,抗压强度可达到MU15,远远超过转型升级前的MU10,深受市场欢迎。

这些淤泥来自何处?如今那里又是怎样的光景?记者跟随钟管镇治水办工作人员脚步来到了青墩村的环桥港。

  “这里以前是一条有名的‘臭河’,如今河水已经大变样,河埠头边都能找到螺蛳了。”工作人员朱胜平笑着说道。原来自2014年开始,钟管镇便紧跟县里“五水共治”的步伐,对镇内多条河道进行清理整治。对于环桥港而言,今年3月已经是第三次“清肠”了。河道越来越美,但每次清理河道所产生的淤泥也是困扰工作人员的一大难题。

  “往年主要用来肥田、填土,但是也消耗不了这么多,今年淤泥倒是有了好去处。”朱胜平指着河边的一辆辆大卡车说道,今年挖出的淤泥大部分送入了龙溪建材有限公司作为制砖原料。淤泥通过高科技制成新型砖,既减少扬沙,又节约耕地用土,在节约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企业利润空间,可以说实现了市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而这也是钟管镇在“清三河”中亮出的一张特色牌。

钟管镇党委书记傅文虎表示,今年全镇正在开展“清三河”全面清淤工作的有20个河道及2个漾,清淤面积在35万立方米左右。下一步,钟管镇将继续结合地方特色,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在扩大整治面的同时,继续打出自己的特色王牌。通过综合治理,精准发力,力争把钟管镇水系打造成为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绿化带,重现老百姓记忆中美好的水乡田园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