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在书里的往事

24.01.2016  11:21

深埋在书里的往事  会带来阅读的惊奇

  徐皓峰的《刀背藏身》与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是两本有着相同气味的书。封面都是蓝色调,不过版本一高一矮,由此看起来一胖一瘦。

  而它实质的趋同,在于都写到民国的天津。又都以短短的字句,炮制出阅读的畅汗淋漓。只是,前者落脚于江湖,后者潜身于市井。

  说起来,这两本书都不算新,只是《刀背藏身》借电影《师父》掀起了小范围的热度,而足本《俗世奇人》则在2016年1月推出。

  这两本书里,武人皆需时时看江湖眼色行事,纵有一身武艺,仍要陷于生活的琐碎,哪有金庸古龙笔下的那些世外高人。奇人则又遇更高的奇人,喝酒的、玩古的、逗鸟的、偷盗的,顷刻间会被碎了原先的盘算。

  优质小说里历史背景,自是忠于当时的史实,进而给予阅读者更多的想象。这两本书也是如此,新旧时代的更替之中,道义的跌落,以及那些如幻象的繁华,在那些人物的起落之间,又沉寂又喧哗。

  同样的体验,在叶广岑的《状元媒》《黄连·厚朴》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是,叶广芩把笔墨置于没落的贵族,“”与我的家族,在告别封建旧制之时,走向了不同的未来。而让身心适应又一个时代的过程,哪有那么容易,因而,她的文字读来,多是凄婉。

  冯骥才说——小说里的人,不传奇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

  说到真人真事,这些年,那些以自我经历而写就的“小书”,过些年看,未必不对历史起着补充作用。说“小书”是因其精巧可读又引人喟叹。

  比如申赋渔的《一个一个人》,这本书记录从1979年到2012年,作者自己以及遇到的一个一个人,他们是谈恋爱被开除的人,想当诗人的人,没挤上火车的人,玩失踪的人……而翻到1996年,作者竟然成了与一桩凶杀案有牵连的人。是的,就是最近被热议的20年前的南京大学女生被害案。申赋渔当时是南大中文系作家班的学生,而据传那个女生生前和某个作家有过来往。当网上传言纷起时,一本书里,有这样的一段往事。这是阅读的惊奇。

  这本书的设计是朱赢椿,书页中的图案,有撕下的小人书一角,上世纪90年代的明星照,甚至,还有一根头发——叫人忍不住去摩挲,试图捻起。对了,这本书还有一个神奇腰封,上面写着:本书还没有找到一个人推荐。

  《一个一个人》让我想起了杨葵的《百家姓》,也是一个一个人,擦肩于我们的生活,各自又承担着各自与当下这个时代有关的生活。而如果往前寻找,可以看老愚刚出的《暮色四合》,也可以看看赵瑜的《小忧伤》。

  《小忧伤》里的天真,是青春期前的。如同张爱玲说的——

  那年我七岁。

  三哥指着我的碗说:“你的碗漏了!

  我不信,抬起碗看。

  三哥说“看看,还有汤淌出来呢。

  我把碗扣过来查看,汤撒了一桌子。

  妈妈从此知道:她的女儿是傻大姐。

  读完这些书,再去翻看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与《昨日的世界》。茨威格从穆罕默德二世、亨德尔、菲尔德、拿破仑、威尔逊,写到罗曼罗兰、罗丹、里尔克、弗洛依德……无论是历史的改写还是知识分子的悲悯,茨威格写的是“人类群星闪耀时”,而他认为,“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情的流逝。

  但这些,同样有着被记录和被阅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