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解读

22.01.2016  11:36

  1月21日,深圳市宣传文化思想工作会议召开,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工作全面实施。

  近日,历时半年,数易其稿,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以下简称“2020方案”),这是深圳文化宣传系统未来5年工作的“总抓手”,这是一张展示城市文化美好未来的“效果图”,更是一张深圳文化如何创新发展的细致“施工图”。

  “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促进深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是“2020方案”确定的一个宏伟目标。那么,“2020方案”与深圳市民有着怎样的关联,一个个目标和一项项举措,将如何在逐步推进中实现城市的文化愿景,增强深圳人的文化福利,满足市民的文化期待?

  兹将方案中最具特色亮点的项目和做法展现出来,予以全景式解读,以飨读者。

  看“城市文化菜单”,

  总有一款你喜欢!

  【目标】品牌活动和文艺精品精彩纷呈,形成特色多样的“城市文化菜单”。引进、举办一批国际性、国家级品牌文化节庆,重点建设3至5家新型文艺院团、1至3家文体院校,引进、培养一批文化名家和艺术、体育英才,成为深圳崭新的文化名片。

  【创新亮点】●论证筹办“中国(深圳)国际合唱节”、“国际科技影视节”、“一带一路”国家音乐节和“深圳国际摄影大赛”等若干新的国际化品牌文化活动。

  ●建立“城市文化菜单”,逐步形成“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文化生活新局面。

  ●筹办深圳歌舞剧院、深圳话剧团,推动民间文艺社团发展。

  ●积极发展演艺经纪机构,培养深圳“大腕”明星。

  ●举办影视剧本创意大赛,孵化优秀剧本。

  【解读】今天的深圳,已有不少深受市民欢迎的文化品牌活动,比如5月的文博会、11月的读书月、12月的创意十二月,而在未来五年,深圳品牌文化活动将越来越多,一言以蔽之,就是“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这就意味着,深圳人每个月都可以享受到不同主题的精彩活动,比如充满国际范儿和时尚气息的“中国(深圳)国际合唱节”“国际科技影视节”“深圳国际摄影大赛”,比如欣赏到“高大上”的本土歌剧、雅俗共赏的本土话剧,比如在舞台上看到深圳走出去的本土“大腕”明星熠熠生辉 ……我们知道,国际化都市像巴黎、伦敦,一年四季都有丰富多彩的国际化文体活动,一年的节庆琳琅满目。深圳,要向这些国际城市看齐,通过3-5年的努力,为市民奉献一份丰富的“城市文化菜单”,一年十二个月都有国际化文化体育节庆,凸显城市文化魅力,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美味的文化大餐。

  崛起新的文化地标,

  行走十大特色文化街区

  【目标】全面建成“十分钟文化服务圈”,建成一批代表国际化城市形象的文化地标,使公共文化设施分布更均衡,缩小原特区内外公共文化服务差距,到2020年全市人均文化设施面积达0.25平方米。

  【创新亮点】●建成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文学艺术中心,推进中国设计博物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调剂书库、深圳文化馆新馆、自然博物馆的规划建设和深圳博物馆老馆维修改造,启动规划建设深圳歌剧院的研究论证工作。

  ●对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大芬油画村、观澜版画基地、欢乐海岸文化休闲区、蛇口海上世界、笋岗工艺美术集聚区、水贝黄金珠宝集聚区、甘坑客家文化小镇、大鹏所城、中英街等进行提升完善,形成十大特色文化街区。

  ●建成坪山新区文化综合体、龙岗中心区“三馆”、宝安中心区青少宫和石岩书城文化综合体,加快启动建设光明新区文化艺术中心、布吉文体中心、观澜文体公园和龙华文体中心等一批区级标志性文化设施。

  ●加快龙岗书城、光明书城、龙华书城、湾区书城、大鹏书城和配套基地等规划建设,支持建设创意特色书吧,基本形成“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格局。

  ●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形成“十分钟文化服务圈”。每个街道基本建成1个街道综合文体中心。

  【解读】“日新月异”是对深圳城市面貌最为贴切的形容,而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越来越多的人文设施,则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温暖与色彩。

  未来,随着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的投入使用,深圳歌剧院的研究论证,以及一大批区级文化中心的建成,深圳即将迎来新一轮文化设施的大跨步前进。比起这些“高大上”的城市文化地标,坐落于各区的文化特色街区,“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以及“十分钟文化服务圈”的规划布局,则是更接地气的文化设施,让市民在家门口尽享丰富而便捷的文化生活。

  打通“最后一公里”,

  文化服务无处不在

  【目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改革,完善文化馆联盟机制,深化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人均公共图书馆藏量达到2.4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实现文化“一站式”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达到国内城市领先水平。

  【创新亮点】●将文化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到2020年文化志愿者人数达2万人。

  ●推行“互联网+公共文化+”,实现公共文化场所WIFI全覆盖。

  ●实施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数字博物馆、数字书城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机构开展数字化研发应用。

  ●发行50万张“文化深圳”银联信用卡,为市民提供文化消费优惠。

  【解读】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深圳是颇有话语权的,从公共图书馆免证入馆,到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深圳的做法一直领全国风气之先。怎样更加细致有效地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深圳已经拟定了《深圳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并制定《深圳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深圳市公共文体设施建设配置标准》、《深圳市公共文化采购目录》等系列标准和制度。而在未来五年,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标准化、均衡化的创新服务方式,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而市民可享受的文化福利,尽在这些方案的一一落实中。

  文艺精品叫好叫座,

  唱响“深圳好声音

  【目标】让高品质的文艺精品成为文化深圳的标识。引进、培养一批文化名家和艺术英才。2016至2020年,累计创作生产获国际、国家级奖励文艺精品超过200件(次)。

  【创新亮点】●紧扣重大纪念活动庆典时间节点,在文学、音乐、影视、舞台剧、美术、出版等领域创作出能在国家级和国际级平台亮相的精品力作。

  ●筹拍政论片《强国梦——改革开放纵横谈》,在央视重要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推动制作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票房超亿元的电影。创作一首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主旋律歌曲,推出一件有影响的交响乐作品,推动一部原创舞台剧在国内外市场巡演,制作一档收视率跻身全国五强的综艺类电视栏目,生产一至两部精品电视剧。

  ●推动成立“深圳网络作家协会”,扶持网络剧、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

  ●探索设置文艺孵化机构,通过实行艺术家工作室制、客座制、签约制和招聘制等方式,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来深采风创作。

  【解读】在很多人看来,一座城市是否有文化,文艺名家名作、文艺精品是一个绕不过的标准。近年来,深圳已创作了多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舞台力作,影视剧方面也亮点频频。但真正在全国能叫响的文化名人和名作并不多,远不能与国内其他的文化名城相比。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文艺院团等创作机构也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未来五年中,深圳希望通过文艺院团等创作机构的改革,解放深圳的文艺生产力,努力创作一批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迎接深圳的文化大发展、文艺大繁荣。

  建运动活力都市,

  看一流体育赛事

  【目标】汇集“超级赛事和明星队伍群”,建设运动活力都市。重点建设1至3家文体院校和3至5支高水准竞技体育队伍,引进、培养一批体育英才。

  【创新亮点】●将中国杯帆船赛、中国网球大奖赛、深圳国际马拉松赛打造成国际知名赛事,办好ATP世界巡回赛、WTA女子网球公开赛、2019男篮世界杯赛,力争每年都有多个国家级、国际性顶级赛事在深圳举办。

  ●建设与深圳城市地位相匹配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一流职业体育竞技队伍,支持深圳马可波罗篮球队、八一深圳女子排球队进入全国职业联赛上游。培育或引进高水平的中超足球队,推动建立网球、乒乓球等职业俱乐部。

  ●设立体育发展基金,推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

  ●支持深圳大学创办体育学院。

  【解读】作为一线城市的深圳在体育方面有不少短板,以足球为例,足球的顶级联赛是“中超”,北京有国安,上海有上港、申鑫、申花,广州有恒大和富力,而深圳踢的是中甲。

  可喜的是,深圳去年加大对体育队伍的引进和扶持力度,八一女排首次以“八一深圳”的身份亮相联赛,CBA劲旅落户深圳更名为“深圳马可波罗队”,深圳还计划推出振兴足球计划,推动职业足球迈上新台阶……而今,在“2020方案”里,我们看到了更多大手笔,从办好国际体育赛事到引进中超球队,从设立体育基金到创办体育学院,随着这些创新项目的落地,深圳体育赛事将精彩纷呈,深圳体育团队将在更高级别的大赛中崭露头角,体育迷们可以在家门口为自己的球队喝彩……在体育发展方面,深圳有望跃居国内一线城市,成为一个充满动感的运动活力都市。

  文明行为可以积分,

  日行一善蔚然成风

  【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城市精神得到塑造和弘扬。深化新时期“深圳精神”新内涵,培育遵法纪、守诚信、讲道德的文明市民。争创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到2020年全市公共文明指数达到90分以上,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常住人口的12%,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

  【创新亮点】●建立城市荣誉体系,举办“深圳年度人物”评选。

  ●探索建立新入户市民宣誓、承诺和培训机制。

  ●建设网络“云课堂”和“社区学院”,探索建立市民教育学分制度,完善价值观教育基础体系。

  ●开展“日行一善”文明实践活动,举办“互联网+文明”开发者大会,推动价值观念落细落小落实。

  ●探索建立“市民文明行为积分”,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及“红黑名单”奖惩制度。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广“里子工程”,推进“文明交通行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解读】最美的城市风景,是人。

  深圳已连续四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未来几年,将向第五、第六次文明城市冲刺。文明,是城市的整体尊严,是个人的独立风景,它绝不是“面子工程”,而是“里子工程”,每个市民的文化水准和文明素养的提升,都在为城市文明添柴加薪。

  如何让城市更文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深圳将探索诸多创新举措——深圳新市民,会有新入户市民的宣誓、承诺和培训等内容,感受“来了就是深圳人”的荣耀,还有责任;你可参加社区课堂的培训,在家门口就能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你的文明行为还可以积分,行善、公益、志愿服务等一项项,都可以为自己“加分”……

  学术新苗正萌芽,

  学术大咖“东南飞

  【目标】理论建设和学术创新特色鲜明,研究水平跻身全国前列。引进培养一批学术大家,建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领先地位的优长学科,推出一批深圳特色的学术精品,到2020年建成2至4家国内知名智库,为“深圳学派”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亮点】●实施“驻院、驻校、驻馆”学术名家计划、特聘研究员计划、访问学者计划、博士后工作站计划、学术新苗培育计划,引进一批国内顶尖专家,力争每年社科人才增加10%—20%。

  ●依托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高校,建设一批优长学科,深化经济特区、粤港澳合作、城市文化形态等特色学术研究。

  ●创办公开出版的《深圳社会科学》。

  ●启动深圳社会科学会堂建设,制定《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科学普及条例》。

  【解读】深圳学术文化发展时间短暂,缺少历史积淀,虽然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但学术的实力与影响力与深圳城市地位仍然极不匹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不足,高层次的学术人才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尤为缺乏。

  如何在学术领域奋起直追?深圳将立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学术导向,推进理论创新。将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引进社科人才驻院、驻校、驻馆,采用项目聘任等多种形式汇聚一批高端人才,建立与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交流机制,增强深圳的学术竞争力和影响力。未来,你可以在深圳的校园、书店、咖啡馆等地,与学术大家们不期而遇。

  建强大媒体集团,

  用深圳特色APP

  【目标】主流媒体转型发展,传媒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三大集团总资产突破2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国内第一方阵。

  【创新亮点】●连续六年,每年拟各安排1亿元政策性专项资金支持报业、广电集团深化改革,推进融合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报业集团实现新媒体用户过亿;广电集团深圳卫视排名进入全国前八;出版发行集团3座书城经营规模进入全国前十。

  ●三大集团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活内部运行机制。

  ●支持三大集团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加快培育深圳新闻网、CUTV、书城投控、弘文公司等新的上市主体,发起或参与3—5支文化类产业投资基金。

  ●报业广电集团要重点打造“热点”“读特”“壹深圳”(暂名)等在全国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新闻客户端。

  ●推动政务公开移动化升级,实现政务新媒体对重点民生部门100%覆盖,形成“多媒一体化”政务传播格局。

  【解读】一流城市需要一流媒体,一流传播力。

  世界一流城市,无一不是信息资源的高地和文化传播的重镇。深圳要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必须要有一流的传媒集团,未来5年,将是深圳三大文化集团融合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关键期。如今,三大集团已出台各自的总体改革方案,构筑各具特色的文化传媒新格局,传播力、影响力将大幅提升,更好传递深圳好声音。你可以在深圳特区报的“读特”APP上了解到独特而有深度的新闻资讯,享受广电集团推出的超高清电视里的高品质节目,在多个城市看到出版发行集团的中心书城模式四处绽放……

  不仅如此,深圳将实现政务新媒体全覆盖,你可以通过网站、论坛、微博微信、APP等多种新媒体第一时间了解民生资讯,还可通过掌上政务,快速办理各种公共服务业务,畅享新媒体带来的种种便利。

  走“质量型内涵式”之路,

  文创产业优化升级

  【目标】文化创意产业优化升级,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桥头堡。内容产业和创意设计、文化信息服务等新型业态占比超过60%,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速保持10%以上,产业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持续提高。促进文博会向质量型、内涵式提升,加快深圳文交所转型发展,推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落地运营,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超过40亿美元。

  【创新亮点】●重点支持30家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争取有1至2家企业跻身世界500强,有2至3家企业入围全国文化企业30强。

  ●推动新建2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新增2至3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

  ●推动文博会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博会。

  ●推动在前海设立首家文化银行,建设国家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

  ●加大对优秀原创作品采购、扶持和奖励力度,制定鼓励版权输出的扶持措施,提升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价值导向功能。

  ●进一步发挥“文化+”的功能,支持奖励“文化+科技”“文化+互联网”“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新型业态示范企业和优秀项目。

  【解读】作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展现出新兴产业的勃勃生机。然则,深圳文化产业核心层比重偏低,不少产业还有待转型升级,也是影响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掣肘因素。为此,在《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中,文化创意产业有了新的目标和定位——走“质量型、内涵式”的发展之路,并据此规划了多项新的举措。

  风物长宜放眼量,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如何把握住新的发展机遇,夯实优势,补齐短板,值得期待。

  “中国味+国际范”,

  深圳与世界零距离

  【目标】国际化城市形象更加鲜明,对外文化辐射力不断增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点推进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友城、创意城市网络、“一带一路”主要城市、世界文化名城之间的交流合作,举办和参与一批国家级、国际化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构建既有“中国味”又有“世界范”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城市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创新亮点】●建设城市英文门户网站。

  ●积极参与国家“丝路书香”工程和“影视桥”工程,承接文化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共建和项目合作,配合做好文化部“欢乐春节”等重要节庆海外活动。

  ●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城市规划、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建立与友城、创意城市网络、“一带一路”主要城市,以及其他世界文化名城之间的常态交流机制。

  ●参与世界城市文化论坛(WCCF)和“世界博物馆日”相关活动。

  ●强化文博会海外招商,探索设立文博会海外分会场或专项活动点。

  【解读】因改革开放而生的深圳特区,与生俱来就有国际化的基因。文化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及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能力,成为深圳国际化形象的一个重要注脚。

  作为全国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作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深圳正在用文化的力量在世界的版图上给出自己的标记。未来,通过丰富多样的国际传播,不断强化的对外文化交流,以及创意设计城市特质的不断凸显,深圳的国际化形象将日益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