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三学”活动 实现“两个确保”

31.03.2015  11:33

  城市间的你追我赶,一刻也不曾停歇过。
  杭州为什么要开展“三学”活动?为什么要学习上海、深圳和天津三座城市?“三学”活动的16项工作重点是怎么确定的?3月30日,记者采访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寻找答案。

   与“三转一争”一脉相承
  去年10月下旬,我市深入开展了“三转一争”专题活动。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各地各单位组织开展大调研、大对标活动,对比国外发达城市和国内“标兵”“追兵”城市,找准本地本单位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位次和差距,研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2015年的工作目标、思路和举措。
  围绕推动杭州“描绘天堂新景、建设世界名城”的战略目标,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大对标专项行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龚正作出重要部署,并率团赴天津、武汉、成都等地学习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美丽建设等方面经验。市长张鸿铭也分赴各地调研,要求主动对标、争先进位,做好对标发展文章。
  市政府办公厅还牵头制定《关于开展“三转一争”大对标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确定通过“学什么”找自身差距、“向谁学”树立标杆、“怎么学”明确发展措施、“学到手”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等四个工作步骤。
  市统计局牵头收集整理了2010年以来全国副省级以上及苏州、无锡等21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排位比较,形成《杭州与全国重点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大对标》。
  市发改委围绕全面落实“杭改十条”,学习上海在推进都市经济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以及简政放权等重点改革领域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形成对标思路及建议。
  市经信委以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创建网上自贸区为重点,通过比对分析深圳等地在产业发展理念、规划布局、结构体系等方面关键参数,查找差距,分析问题,提出追赶方案。
  市环保局等单位努力寻找在推动城乡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建设方式转型升级方面的标杆。市城管委重点从治水、治气、治堵、垃圾处置等方面,学习天津成功经验。市人力社保局从就业、社保等出发,在保障改善民生上找差距、对好标。
  ……
  各部门(单位)按照大对标专项行动的主要任务对号入座,围绕各自分管领域、行业特色和职能业务特点,明确“向谁学”的问题,经分析讨论提出我市改革开放和保障改善民生学上海、转型升级学深圳、美丽建设和城市治理学天津的建议,并最终被市委采纳。

   项目化助推活动求实效
  目标有了,方向有了,还得学出实效。
  按照龚正书记的要求,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与市有关部门(单位)多次碰头,从报题到选题,最终梳理出了16项工作重点。
  “项目化的形式,有利于推动‘三学’活动出实效。这些工作重点也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市委办公厅有关负责人说。
  《关于扎实开展“三学”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的16项工作重点,贴合实际,与杭州的发展息息相关。
  比如,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刚刚正式获批,《实施意见》就把加快建设综合试验区放在了首位。目前,全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正在编制完善中。未来的综试区,将更加注重配合国家“一路一带”战略实施,更加注重扩大出口、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发挥电商企业的主体作用,更加注重体制机制的综合改革创新。
  在转型升级方面,除了申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培育若干千亿级产业链、实施人才强市工程都很重要。
  本月初,国务院发文正式批复同意萧山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萧山临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我省第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萧山临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嬗变,正是我市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的一个缩影。今年,依托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一批国家级开发区,我市将着力打破类别、地域和层级界限,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加快破解项目履约低、用地容积率低、产业层次低的难题,推动园区结构性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产出,推进产业平台二次开发和产业有机更新。
  美丽建设方面的工作重点,则是加强户外广告管理、推进垃圾分类、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和推进环西湖低排放区建设试点,不少都是难解的题。
  正如龚正所说,“面对新形势对提升城市治理、加强环境保护等提出的新要求,天津等标杆城市在历史负债和现实困境之间,不怨天尤人、不退缩回避,靠着一股子自我加压、敢拼敢干的精神,在破‘拦路虎’、啃‘硬骨头’中推动了发展。
  “三学”,杭州就此起步。(本站编辑 刘娟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