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特色与浙商回归共融共生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04.08.2015  14:04

  浙商群体是浙江创业创新的重要支持力量。2012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将“浙商回归”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自此,海盐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浙商回归”战略决策,坚持把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作为推动我县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三优”海盐建设的重要抓手,出台了“1+X”政策体系,制定了浙商回归三年规划,通过书记、县长办公会议等平台,专题研究部署,使全县上下进一步增强了浙商回归“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要常抓、抓到底的责任意识。三年来,我县充分利用海盐特色,将核电、海洋经济、模拟审批等海盐特色充分融入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我县共引进浙商回归项目108个,实到省外资金69.63亿元;浙商资本回归到位资金5.19亿元;人才科技项目77个;功能性机构58个。虽然我县回归项目规模体量,都难以和其他县市区相比,但2013、2014年,我县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扩大有效投资先进单位”,成为嘉兴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这是对海盐浙商回归工作在内的最大肯定。
  一、巧借核电名片,彰显产业项目核谐回归
  海盐是中国大陆核电的摇篮。核电使海盐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小家碧玉”,摇身一变成为富有国际气息的“魅力佳人”。 海盐紧紧抓住“核电”这张金名片,充分利用核电行业广泛的人脉关系,吸引浙商回归。
  1.平台升级增强影响力。目前,海盐·中国核电城已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核工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共建项目,成功列入浙江省首批省级产业示范基地、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基地、浙江省海洋特色基地、嘉兴市首批“两化”融合试验区和首批特色产业园。海盐核电关联产业在中国核电发展大势中,伴随着秦山核电拓展建设的机遇,已经呈现出新规模、新水平和新内涵,平台的升级,极大地增强了海盐核电影响力,中国核电城已成为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吸引了中核机械等国内企业,更吸引了国际核电巨头法国阿海珐等国外企业。近日,海盐“核电小镇”成功入选首批浙江省省级特色小镇,计划利用三年时间,规划实施面积3.9平方公里,形成技术水平高、产业功能全、服务范围广、设施配套优、旅游特色强的核电服务、核电装备、核电文化、核电旅游相融合的综合体系,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核电及核电关联产业基地,这为浙商项目和资本回归都提供了优越的投资平台。
  2.成立联盟提升竞争力。在核电基地的强力带动下,海盐县吸引了80亿元的世界500强阿海珐(中国)核电服务核电设施维护、浙江电渣核材、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分部、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华东分公司、中核清原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施耐德(繁荣)电气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优质回归核电关联产业项目。取得核级许可证“金字招牌”的76家企业抱团发展,错位发展,合力发展,成立了海盐县核电关联产业联盟,已形成了国内极富特色的核电产业集聚地。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有别于传统产业,核电带来的“蝶变”不止是经济体量的扩大,更是产业精度的提高,核电关联企业已经成为海盐县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的主力军。相对较高的核电产品及服务要求,促使企业主动创新,联盟中已拥有一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20多家省级院士工作站、省市级研发中心,也吸引了韦悦周、何润生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千人计划”人才带项目加盟。同时联盟积极引导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已有6家企业成功上市。2014年,海盐县核电关联产业联盟企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了200亿元。
  3.有效推介扩大辐射力。立足海盐、辐射全国是海盐核电关联产业发展的主题。2014年3月,海盐在法国巴黎成功举办“海盐·法国核电关联产业推介会”,共同提出了建立“中法合作共建核能示范区”的倡议。10月,中国核电城与联盟企业抱团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首届世界核工展上成功亮相。11月首届核电·海盐论坛成功举办。12月先后赴日本、加拿大开展产业对接与考察。2015年4月22日,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这个行业“风向标”显示,众多国内核电关联企业将迎来巨大机会,不仅是国内核电市场重启,同时有望借核电出海机会掘得“一带一路”第一桶金,到2020年,中国核电将达到运行机组装机容量5800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的目标,核电市场将捧出万亿盛宴。作为核电摇篮的海盐核电产业大有可为,也必将吸引更多的浙商回归海盐投资共享核电发展盛宴。
  二、强化三项考核,增强项目回归招引质量
  1.招商选资考核引强招大。每年制订实施招商活动年方案,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浙商回归招商工作考核分值占三分之一。一是坚持“一号工程”,强化“一把手”负责制,县领导联挂制度。实施招商风险保证金制度,对县领导、招商主体、招商部门、成员单位有关领导按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二是布局“三国三城”招商格局,开展产业招商。围绕“415”工程,加快培育发展五大新支柱产业的目标,年均外出招商天数超过4500天,近4500人次,走访企业2000多家次,接待企业1000多家次,举办招商活动50多场。在新材料、核电关联产业项目上有了新突破,引进了北新建材新型节能环保建材项目、世界行业龙头阿海珐核电服务、中电工程海盐风电场、中核工程机械等一大批浙商回归项目。三是主体部门联动,全部门招商。组建了县招商服务中心,成立四个招商分局,分别联系主体共同招商。推行全部门招商,职能相关单位派出人员参与主体挂职、蹲点招商。目前有十三个小组在上海、深圳等地蹲点招商。三年来已签约项目200多个,总投资额达700多亿元。
  2.专项目标考核保实增效。每年出台年度《海盐县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海盐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细则》,切实发挥考核导向作用。进行指标分解,把各项考核指标具体分为如到位资金、公益捐赠、浙商资本回归值、人才科技项目、外部拓展等部块,分别由相应职能部门牵头落实指标。每月对各牵头单位完成指标数据结合市通报情况,进行排名通报。并落实督查约谈制度,排名末位的主体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其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实行激励惩罚,对年度完成指标出色的单位进行奖励,对发现问题未采取积极整改措施的,至年底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主体,酌情对主要领导考核、任职等实施惩罚。
  3.异地经济考核腾笼换鸟。为加快低端低效产能的转移,2012年,我县在安徽泗县建立了首个异地产业园区――泗海工业园,动员B、C类企业“走出去”,采取政府+政府的合作方式,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争取更优惠的政策,解除企业“单枪匹马”走出去发展的顾虑,率先在嘉兴地区探索走出了一条以政府合作设立“工业飞地”为产业转型升级赢得空间的新模式,有序引导相对低端低效、但市场发展空间仍然较大的产业实施梯度转移,加快劳动密集型、低端低效、高耗高污染企业外迁。2014年我县出台了《海盐县异地经济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明确安徽泗县泗海工业园区二期256亩土地指标引进企业要求。目前,已成功转移项目10个,其中3家企业已落地投产。
  三、创新审批模式,创造项目落地海盐速度
  围绕“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改革目标,全面深化“审批制度改革”,高标准、全天候、多层次推进“浙商回归”工作。作为全省唯一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我县严格按照“科学、规范、优质、高效”的原则,改革审批职能、规范审批前置、创新审批模式,有效提高了浙商回归项目审批的透明度、集中度和便捷度。原常务副省长龚正对该项改革创新工作的批示指出:“海盐县通过创新“模拟审批”等方式,全面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优化了各项服务,有力地推动了浙商回归、有效投资和企业的转型发展。”同时开通“企业事马上办”平台,于2015年7月1日正式上线。
  1.创新“模拟审批”模式。2012年6月率先在全市实施模拟审批。所谓“模拟审批”,即由项目主体向审批中心提出模拟审批的申请,县审批中心审查后进入模拟审批程序;对于进入模拟审批的项目,相关审批部门视同该项目已取得土地,按照各自审批职责进行项目的模拟审批;当项目主体取得土地并达到法定审批条件后,各审批部门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正式的审批文件,将模拟审批意见转换为正式文件。实施模拟审批平均每个项目比传统方式提前了4个月左右,极大地提高了审批的效率。如:浙江泛洋年产9万TEU集装箱项目是《海盐县投资项目模拟审批实施办法(试行)》出台后首个实施的审批项目,该项目从2012年7月中旬开始启动模拟审批,当年10月中旬取得土地,到2013年5月投入生产,用时不到一年时间,达到了传统审批2年才能完成的进度。省合作交流办领导来盐考察时指出,该项目是全省48个浙商回归重点项目中推进速度最快,第一个投产的项目。该项目顺利获得了100亩土地指标。
  2.推行“并联审批”服务。2013年,我县实行“一窗受理、三制联动、六联审批”机制和设立“五证(章)联办”模式,开展“并联审批”服务。回归浙商在取得企业名称预核准书和相应前置审批后,只需提交一次申请,由县审批中心综合窗口统一实施六联审批服务机制,各相关部门窗口按要求在审批软件系统内实行并联审批。待承诺时间到后,申请人只需来中心缴清相关费用后,即可到综合窗口一次性领取所办的全部证照。实行“并联审批”后,整个审批时间由原来的10天缩短至现3-4天,受到了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同时配合实行“代理服务”机制,成立了县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在浙商项目政策咨询、信息收集、项目报批、异议处理等方面实行全程代理服务。如:海盐捷龙烟草机械公司业主自项目签约到注册登记、验资等所有项目审批完成的4个月内,虽然企业主未到过办理现场,而项目已具备开工条件。
  3.实施“容缺受理”制度。2014年,我县推出了容缺受理审核制度,即企业在办理建设项目办理审批(承诺)事项时,因提交的申请材料中非关键性材料缺失或有误的,在作出书面补齐承诺后,审批中心将预先受理和审查,做出许可决定,待补齐材料后,一次性领取相关审批结果的审批流程。此举有效减少了企业“来回跑”问题,推进项目审批提速,提高了审批服务效率。从制度实施以来,已累计30多家回归企业享受了该项制度的便利。(海盐县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