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致力于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改革

23.03.2016  18:50

2015年,海盐县结合入选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的契机,通过均等化服务推动教育工作均衡优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成为首批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

一是目标引领,聚焦改革方向。海盐县以推动教育公平为目标,促进了教育现代化各项目标任务的达成,为公共教育服务均化服务。目前,该县已实现了教育机会均等、资源配置均衡、校际发展同步、教育选择公平四大目标。近年来,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学位供给率、乡镇中心幼儿园等级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省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创建率、省等级中等职业学校覆盖率、乡镇成校标准化率均达100%;三残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95%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9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以上,巩固率99%以上,三残学生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85%以上;达成八项综合差异系数控制值:义务教育在0.32及以下,学前教育在0.40及以下;通过建立学前教育师资流转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学区教育合作发展制度实现校际同步发展;以机制建设推进教育选择公平。

二是机制先行,集聚改革动力。该县实施三项重点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改革。教育投入机制:由县统筹教育经,城乡学校资金和配套做到统一基本建设标准,统一教育装备配置标准,统一教育经费保障标准。2015年经费预算总投入约为11.5亿元,同比增长8.2%。师资流转机制:鼓励县城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带编制的轮岗交流,随迁人事关系,并享受农村教师津贴和农村教师特岗津贴。2015年全县实际参与轮岗交流人数113人,占应交流教师总数的188%。其中随迁人事关系的带编交流教师数81人、骨干教师数24人,比2014年提高0.2个百分点。资源配置机制:资源配置坚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学校标准化建设同步、学校标准化建设与教育装备建设同步、各类基础教育同步推进的“三个同步”。全县教育装备实现“三通”与“四个100%”,即校校通、师师通、班班通;100%的学校图书馆实现数字化管理、100%的在职教师实现网络化办公管理、100%学校的理科教学仪器全部按省I类标准配备和100%的班级实现多媒体或交互式电子白板进教室。

三是服务保障,凝聚改革合力。该县致力于服务民办学校,推行扶持政策,确保民办教师待遇,探索多种形式融资和多元办学模式。在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中实行可供选择服务,狠抓课改,完善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能教学,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研学一体教学,创设普职融通渠道,为学生在高中段选择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提供二次可能。对特殊群体推行关爱服务,服务新居民子女,发挥公办学校解决新居民入学的主渠道作用,确保享受同等待遇,使其在公办学校入学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15年达到了96.4%。;服务贫困学生,整合慈善助学、教育基金助学、营养餐、学费住宿费减免等多种扶贫助学资源,统一纳入教育救助范围。2015年共投入资金3094.46万元,比2014年增长11.3%;服务弱势群体,关注“三残”儿童,发挥县育才学校的作用,建立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和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的特教服务体系,三残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每年均达100%。2015学年全县79名适龄“三残”儿童,32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37名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10人享受送教上门服务。同时,关注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展“代理家长”、“党员妈妈”、“爱心妈妈”等帮扶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