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三着力”抓浙商回归促产业转型

10.04.2015  14:38

  2014年,海盐县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扩大有效投资先进单位”,成为嘉兴市连续两年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2014年,全县浙商回归到位资金38.47亿元,占全县工业生产性投入109亿元的35.29%。浙商回归一号工程工作不仅扩大有效投资,也有效促进全县产业转型升级。
  一、着力自身特色抓浙商回归促转型
  海盐作为全省海洋经济示范县,始终把海洋经济与浙商回归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借“海”强势推进浙商回归工作。一是借海洋经济。2013年成功引进了浙江泛洋特种装备有限公司年产9万TEU集装箱、中电工程风电有限公司大唐海盐4万KW风电场等项目,总投资10.18亿元。2014年又成功引进了中广核集团总投资160亿元的海上90万KW风电场项目。二是借海河联运。随着何家桥线内河航道“高速路”的投入运行,实现了货种的多样化。2014年10月,总投资20亿元的南方水泥海河联运与资源综合利用加工浙商回归项目正式签约,将使海盐海河联运实现爆发式增长。三是借海上丝绸之路。海盐拥有53.48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可供生产性码头岸线长8.9公里。C1、C2码头2014年吞吐量突破400万吨,C3、C4码头即将投入试运行,C5、C6码头顺利推进,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连续三年列嘉兴港首位,海盐港区获批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暨成功引进总投资超100亿元的东海蓝玉、协和首信钢业、三江化工等众多浙商回归项目后,2014年10月又成功吸引了协鑫集团总投资22.7亿元占地面积400亩的液化天然气LNG转运站项目。
  二、着力核电产业抓浙商回归促转型
  海盐紧紧抓住“核电”这张金名片,将中国核电城作为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是抓平台效应建设。加速营造中国核电城平台效应。中国核电城已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核工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共建项目,成功列入浙江省首批省级产业示范基地、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基地、浙江省海洋特色基地、嘉兴市首批“两化”融合试验区和首批特色产业园。二是抓项目精准招引。充分利用核电产业广泛的人脉关系,引进了总投资达80亿元的世界500强阿海珐(中国)核电服务核电设施维护、中核机械工程年产2.8万吨核工程机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分部等超亿元浙商回归核电关联产业项目25个。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华东分公司、中核清原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施耐德(繁荣)电气有限公司等众多回归项目也即将落户基地。三是抓核电小镇建设。计划3年完成总投资235亿元,规划面积10.13平方公里,建设“一区两园”,即核电运行服务产业园、中法共建核能关联产业园和核电工业科技旅游区。目前,海盐核电小镇正在申报之中。核电特色小镇也将为浙商回归提供了优越的项目投资平台。
  三、着力生态环保抓浙商回归促转型
  海盐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生态环境处于嘉兴市前列,为推进浙商回归促进产业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一是借南北湖景区抓招引。南北湖风景区是我国唯一融山、海、湖为一体的国家四A级名胜区风景区。借助有效的上海、北京等地推介宣传活动,北京梦舟、华鑫星宇、李梦男工作室等一批回归项目先后落户运行,《非常营救》、《雪豹2》、《黎明决战》等一批影视剧相继从南北湖影视基地走上荧幕,吸引了全球浙商的眼光。投资约10亿元占地265亩的南北湖凤凰山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基地项目也正加快推进中。二是借美丽乡村建设抓招引。依托“两美浙江”东风,加快“海阔天空盐途有你”等主题旅游推介。结合海盐乡村特色风味,将北团、文溪坞、澉东、黄沙坞和紫金山五个景色优美的自然村落建设为“五味村”,形成了一条融果品采摘,山水游览,民俗展示,乡村休闲为一体的海盐乡村旅游精品线,2014年吸引了25万多游客。壹草堂铁皮石斛、芦荟源芦荟汁、博雅蓝莓等配套浙商回归项目相继落户。三是借节能环保抓招引。在海盐经济开发区浙商回归产业园设立了循环产业园,成功引进了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海利环保年产20万吨再生聚酯差别化纤维和海利废塑回收处理年加工20万吨再生聚酯长丝级瓶片项目,华兴玻璃年产20万吨玻璃瓶罐等浙商回归循环产业项目,总投资8.43亿元。(海盐县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