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就业 水土不服怎么破?

29.12.2015  09:38

    

    出去时千挑万选,回国后千差万别。国外留学经历,让海归们的视野变得广阔,但长时间地远离“国情”,让他们对国内行业形势和就业环境变得不适应起来。该怎么破? 2015-12-29 早上6点左右,小陈就睡眼惺忪地起床,稍做梳洗之后,出门前往学校,因为学生的早自习是在7:30,因此学校要求老师7点左右到校。用小陈自己的话说,自从开始当老师,过的就是“晚睡早起”的生活。

    “早起”自然是要去学校上班,“晚睡”则是因为要准备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与大多数老师不同,小陈不是国内的师范毕业,而是国外大学毕业,也就是说,她其实是一个“海归”。

    小陈是在大二时出国留学的,当时她考上的是国内一所著名的师范大学,但父母还是觉得出国更有前景,于是,送她去了加拿大,先是读了一年预科,然后考取了当地一所大学的文学类专业。

    在国外的四年,小陈每年的学费、生活费加起来大约要人民币40万元左右,4年下来就是160多万。“早知道,当初还不如安安稳稳在国内读完师范,省下一笔钱不说,现在也不用折腾着自己考教师资格证……

    问她为何回国后还是选择到学校,小陈回答得倒是很坦白:“回国后连续找了几个月的工作,发出去的简历少说也有百来份,但真正能收到回应的却很少,有回应的单位开出的薪酬也都比较低。”回想起回国后找工作的这段经历,小陈觉得很郁闷。

    找了大概半年左右的工作,一直都没找到合适的,直到大学同学告诉她,学校正在招老师,问她要不要去时,她才抱着试试的心态去应聘,由于在国内大学读过一年多的师范专业,一些基础的专业知识都具备,因此小陈被学校留了下来。

    不过留下来是暂时的,还是有条件的,一年内必须考到教师资格证,“如果考不下来,就得做好随时被学校解聘的准备……”相比刚回国时的“雄心勃勃”,现在的小陈已开始接受现实。

    同是想当教师,另一位就没那么幸运了。章鑫峰本科毕业后去法国读了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国内,本来希望能进大学教法语,但进不去,最后只能暂时留在外语培训机构。

    此后,章鑫峰又连续换了好几份工作,但时间都不是太长,“月薪达不到自己预期的……”对于当初的留学,章鑫峰有了另外一番想法,“当初如果能先在国内工作再出去读书,可能会好一点,或者工作之后以游学的性质出去。

    除了月薪低于预期外,很多海归都普遍存在不适合国内市场和国内企业氛围等水土不服情况。

      积极调整好心态 从零开始

    那么,该如何破解水土不服,在机遇中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

    首先是要调整心态。我们采访过不少海归和人力资源专家,他们的建议是,“还是要放低身段,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工作机会与竞争者,有利于自己就业和择业。

    “大多数海归回国后,对自己的期许比较高,找工作时同样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启德欧洲顾问杨锐指出。

    中国留学生大多偏爱商科管理类专业,但回国后在就业上遭遇难题的也集中在这些专业。“这些专业的一大特点是,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不会聘用没有经验或者没有工作基础的学生,即使是留学生,也只能从基层做起。”杨老师说。工作经验苍白的海外大学毕业生对管理岗位跃跃欲试,但心有余力不足。管理型人才或者技术型人才,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积累,实力再强的毕业生也需要认识到这一点。

    香港传媒学院毕业的留学生周同学,课业成绩很好,理应很适合传媒业的发展,但她回国后发现“水土不服”,现在从事教育咨询行业。她是目前大多数非理工科专业留学生的典型,一些理工科类的学生则适应性更强。

    “放弃优越感,真正地深入到行业内去,多做实事多实践,这是一条尽快适应国内生活的捷径。”杨锐建议道。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孙蓓蓓 严斐 胡鸿        编辑:叶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