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高效海宁”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15.09.2015  16:33

  近年来,海宁市以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以构建“大市场、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联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争当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以最大的改革力度、最优的审批流程、最短的审批时限,全力打造“高效海宁”,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今年8月底,先后被列为全省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改革试点、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省气象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和省级跨境电子商务园区试点县市,全市审批提速率超88%,获得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李强多次调研肯定。
  一、以清权减费为着力点,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精简审批事项,着力转变管理方式。按“减字当头”和“审批权力做减法”要求,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依据“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明确管理边界。除涉及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健康卫生和生命财产的事项,一律调整取消;同时调整可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的审批事项。近年来,该市行政审批事项从322项调减至116项,调减率超过60%。
  二是减轻社会负担,取消涉企涉农收费。取消除资源补偿类以外的15项涉企、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中包含涉企类人事关系及档案收费、房屋所有权登记费等6项费用;涉农类畜禽及畜禽产品检疫费、国内植物检疫费等9项费用。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变预收为实收,每年将为企业、群众节省2000多万元,有效激发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活力。
  三是开展强镇扩权,释放基层发展活力。率先启动强镇扩权改革,按照“于法周全、于事简便、风险可控”原则,凡法律法规未做明确层级规定,下级可承接的,根据“权责一致、运行顺畅、科学合理”的要求,一律扩权下放。通过委托下放镇(街道)一级公共服务中心办理和各职能部门延伸至分局、站所办理两种形式确定向4个省级小城市试点镇、省级中心镇下放权力118项,3个城区街道下放21项,其他5个镇(街道)下放62项。
  二、以流程优化为切入点,提高审批效率
  一是率先试点垂范,开展“不再审批”改革。作为浙江省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试点地区之一,该市通过建立健全企业承诺公示、开工前联合审查等机制,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确保加快企业开工建设。同时对于产业定位、土地要求相对明确的重大投资项目,结合模拟审批,在取得土地过程中提前介入,先行开展技术审查。将部门由窗口被动服务转变为一线主动服务,企业提交材料从40多项精简到15项。试点启动以来,全市共78个企业投资项目纳入不再审批试点范围,进入不再审批程序15个,其中已开工14个,竣工1个。
  二是完善联审机制,形成整体服务格局。优化审批流程,按市场准入、项目建设等五类整合窗口资源,形成“一窗受理、同步审批、信息互通、统一发证、档案共享”的联合审批运行机制。实施企业“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房、地、契、牌”四证联办,变多头办理为窗口内部流转,至2015年7月底,四证联办13974件。探索建立商事主体登记与特许经营资格许可审批相分离,审批与监管、监管与自律紧密结合的新型商事登记制度。截至今年7月底,已办理商事登记“先照后证”3606家。
  三是创新审批模式,探索事项委托办理。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行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委托办理,年办件量较少的教育局、服务业发展局等6部门与行政服务中心签订审批服务事项委托办理(代办)协议,厘清双方的职责关系、权力义务,优化内部流转机制,共28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行委托办理。委托办理实施后,各委托部门根据一门式对外服务格局要求,不再对外受理审批事项,实现审批与监管分离,促进各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三、以便利群众为出发点,提升服务品质
  一是做实“三项服务”,切实方便群众办事。创新帮办服务,建立帮办队伍,落实5名业务骨干开展帮办指导服务。深化代办服务,依托“市行政服务中心—镇(街道)及市级重点发展平台代办组织—村(社区)审批代理服务室”三级联动的投资项目代办服务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审批代办服务,2015年3月以来,已赴5个镇(街道)上门服务企业23家。健全上门服务,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主动上门为其办理房产证等业务,2014年以来,累计上门服务60余次。
  二是依托信息平台,延伸网上审批服务。在全省率先运行政务服务业务应用平台,构建集信息公开、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三位一体的电子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同时,开通网上办事大厅,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网上申报预审,为群众提供在线申报服务。目前,可网上申报“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核发”等87个事项。此外,建立房地产抵押登记网上办理新模式,实现各大银行与抵押登记部门互连互通,房产抵押登记由3天办结提速为当天办结。
  三是坚持特色服务,积极响应群众要求。坚持将服务群众与窗口工作有机结合,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要求、新期待。根据群众建议,实行审批材料免费复印、工作人员提前到岗制。同时,积极组织相关窗口开展预约、延时等特色服务。2014年4月起,实行便民事项周六办理制,市财政局(地税局)窗口的契税等便民业务周六可办,其它部门窗口实行预约办理制,截至今年7月底,周六共办理业务7883笔。
  四、以平台建设为突破点,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推进整体进驻,实现“两集中、两到位”。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要求,整合审批职能部门之间资源。23个部门按照“三定”要求将本部门审批服务职能和有关人员集中到行政审批科室,授权到位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创新实行行政审批首席代表制,部门行政审批分管领导直接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目前,该市行政服务中心23个行政审批职能部门窗口进驻中层达24名,窗口行政审批事项既受理又办理率达93.04%,进驻部门窗口行政审批事项“一审一核”率达95.09%。
  二是打造“便民之家”,全面落实一门办理。借助行政服务中心综合平台集聚优势,在交通局办事大厅、公积金中心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整体迁入行政服务中心基础上,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新增4个公共服务事项窗口。截至目前,供水、供电、供气、广播电视等7项公共服务事项已进驻“便民之家”,真正实现进一家门,办所有事,群众享受民生办理“一条龙”服务。
  三是设立“中介超市”,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开放中介服务市场,构建实体与网络涉审中介服务平台,对垄断行业的中介机构,全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实行物理集中监管;对市场竞争充分的中介机构,择优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实体平台;其他中介机构通过搭建的网络平台实行信息公开,供行政相对人择优选择。截至今年7月底,共16家涉审中介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实体“中介超市”,线上备案涉审中介达107家。创新中介服务考评模式,规范涉审中介服务行为,促进中介服务质量、效率双提升。(海宁市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