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关:5年查扣侵犯知识产权货物1.7亿件

04.12.2014  14:09

  中新浙江网12月3日电(见习记者 林波 通讯员 吴娴 洪阳杰)今年是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20周年。随着法治海关建设的深入推进,宁波海关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符合法治精神、适应实践需要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体系,并建立起机制完善、重点突出、内容翔实的知识产权执法制度。

  自2009年至今,宁波海关共查获各类进出口侵权货物1.7亿多件,案值1.65亿元人民币,保护国内外各种知识产权5588项。宁波海关法规处知识产权科副科长洪阳杰表示:“海关依法严厉打击进出口领域的侵权行为,既维护正常的进出口贸易秩序,又切实保护了企业的正当权利。”

  “傍名牌”现象依然严重

  近年来,宁波口岸查获的知识产权案件中,“傍名牌”类知识产权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仅今年1-11月,案件数量达117起,占全部侵权案件的30%。其中,侵犯“adidas”、“耐克钩(图形)”等国外知名品牌的案件数量最多,而三环、BEIFA、蝴蝶、虎头等国内名牌也存在被屡次、大量侵权的现象。

  在“傍名牌”侵权案件中,侵权商品既有做工粗糙的劣质品,也有肉眼不易辨别的高仿超A货,质量参差不齐。宁波海关查验关员王彤指出,无论商品质量如何,只要侵犯知识产权,海关就会根据权利人的申请扣留侵权嫌疑货物,并主动依据职权对进出口侵权货物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目前,宁波海关已将视频设备、移动查验系统等先进监管技术引入到知识产权保护执法中,加强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对侵权嫌疑货物的研判,提高打击的准确性,切实保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误侵权”现象成为新热点

  “请注意核实产品的知识产权状况!”宁波海关隶属北仑海关法制科关员王燕温馨提醒相关生产企业,“避免因不知情造成侵权风险”。原来,贴牌生产可能遭遇山寨定单!在浙江,不少企业接到的生产订单是第三方转授权的订单,并非权利人直接授权的订单。

  在北仑海关报关大厅,一家前来办理知识产权处罚手续的宁波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表示:“我们之前接订单从来就没有关注过这个商标是否合法使用的问题,国外客户给我们图样我们就照样印刷,没想到,竟然侵犯了别人的权利。”

  类似情况在宁波海关查获的案件当中已不是第一次出现。部分定牌加工企业在接到生产订单时,没有审查委托人是否拥有委托使用的知识产权,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侵权,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为此,宁波海关为生产企业出台服务新招,提醒企业确定接受的是合法授权,避免误侵权风险,并提供备案查询的快捷服务。

  北仑海关法制科科长麻金龙表示,“如果对企业是否存在侵权尚不确定,可在海关总署网上知识产权备案系统进行查询,也可以向当地海关部门进行咨询,以免产品在进出口环节出现问题。”

  中小企业权利意识不强

  备案申请,是企业维护自身知识产权在进出口环节不受侵犯的关键一步。

  近年来,随着宁波海关宣传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权利意识不断提升,向海关总署申请知识产权备案的数量也大幅增加。

  据统计,截至目前,向海关总署提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申请的达10000余件,备案有效数为4436件。但是,仍有部分拥有自主品牌的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概念模糊,备案意识更是不强。

  浙江某公司负责人表示,前不久该企业一批“VINI-CARING”塑料制自粘胶带出口埃及,却被海关暂扣,原来是此品牌近似“VINI-TAPE”商标。海关根据调查发现,“VINI-CARING”商标系注册商标,有国内合法商标注册证书,但却没有在海关知识产权库中备案。

  北仑海关法制科办案关员王燕解释道,“由于很多中小企业不重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认为自己品牌的名气不够大、不会被仿冒,现在业务发展到国外,出口环节被海关查扣后,才知道与自己相似的牌子被别人在海关总署抢先备案了,不但影响了正常的通关速度,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对此,洪阳杰表示,宁波海关一直以来都全力支持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我国名牌产品进行保护备案。同时,积极协助企业解决维权中存在的困难,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服务。与此同时,他也提醒相关企业,要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申请系统进行知识产权海关备案,共同构建“关企合作”保护知识产权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