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通天饭 纯香飘邻里

03.04.2015  11:53

  浙江日报浦江4月2日电

  与往年一样,清明节前三天,浦江月泉社区大北门路174号又开始热闹起来。每年的清明节,这里都要用1500多斤米,烧上十几桶通天饭,供方圆百里的四五千名浦江人前来品尝。

  浦江的通天饭,有点像百家饭,收集街坊邻居家的米、豆,蒸成米饭,再请乡邻吃上一口,意寓平安长寿。这一流传百年的习俗,选择五谷中的稻和豆,一来食材易得,二来先人觉得谷和豆最踏实,能给子孙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月泉社区的通天饭,远近驰名。负责每年做通天饭的,就是社区里很要好的七个小姐妹。174号住着的陈小萍,就是其中一位。

  陈大姐的客厅已堆满各家各户送来的大米、红豆和黑豆。街坊邻居凑份子买的蒸桶、煤炉也准备妥当,今天就开始准备工作。

  每年清明节的清晨6时,174号门口就会排起长队,乡亲们拿着锅碗瓢盆前来分享通天饭,吃上一口就能高高兴兴去祭祖了。往往一个半小时,饭就会被一抢而光。

  为了这一个半小时,七姐妹要足足准备三天。通天饭的米不能买,只能靠大家凑。蒸饭也不能用家里的柴火和炉灶,必须在上通天下接地的户外另起炉灶。老人家说,跟娃娃穿百家衣一样,这样的通天饭,小朋友吃了才会身体好。

  “今天天气好,所有红豆和黑豆要筛干净。”陈大姐和黄春香、李云香一早便忙活开了。烧饭用的十个蒸桶也要洗一洗,晒干待用。

  拖家带口的女人们,心思都是细腻的:凌毓秀在清明节前一天还要负责买菜,因为通天饭是淡味的,豆腐皮烧青菜、红烧猪肉配饭,大家吃得更香。

  这其实是一碗挺普通的米饭。米并不讲究,只要是不同姓氏家里拿来的,碎米都是心意。黑豆和红豆也不计较多少,山里的野小豆也欢迎入锅。它不如八宝饭般甜蜜蜜,也不像荷叶肉蒸饭般多滋,但在妈妈们的心里,这又是一碗很要紧的米饭。

  金惠芳自从有了女儿小燕子,年年都要做通天饭给她吃。“这可是祖宗们留下来的习俗,吃了能健康平安”。看她笃定的眼神,仿佛小燕子只要吃了这碗饭,她心里就踏实了。为了给我们解馋,陈大姐特意用柴火蒸了一碗,让我们尝尝。我们不停赞美,让大姐们挂着汗水的脸上有了欣慰和自豪的笑容。

  等到清明节前一天夜里,七姐妹还叫上20多个街坊邻居。陈大姐说,这天夜里,大家伙都是不睡的,通宵达旦地蒸米饭。年年辛苦一次,换个平平安安,是值得的。

  如果你有兴趣,清明节清晨可以去一趟大北门路174号。老街巷虽然弯曲,但红彤彤的煤炉、热气腾腾的蒸笼,早就将饭香沿着巷子飘到了每家每户。闻着香,你一定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