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入人心——浦江县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

04.06.2015  12:01

甘泉入人心

 

——浦江县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

 

 

浦江县仙华水厂全景

 

浦江县仙华水厂远眺

 

【本站6月4日讯】不久前,浦江县郑家坞镇沈街村的饮水安全提升工程通过验收,村里饮用水水质不稳定、水源管理困难等问题得到彻底改观。68岁的沈大爷激动地说:“从挑水到用上自来水,再到喝上安全水,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这是浦江县正在推进的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的一个画面,也是全县“五水共治”保供水的一个缩影。

 

建设“甘泉工程   改善群众饮水条件

 

浦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起步于2005年,浦江县委、县政府将改善农村饮水条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并命名为“甘泉工程”,成立了“甘泉工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据浦江县水务局局长张咸荣介绍,“甘泉工程”是该县历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截至2011年,浦江县“甘泉工程”投入资金4.5亿元,建成通水的村(社区)有410个,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县的农村供水网络,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97%以上,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和任务。

 

白马镇属浦江县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但长期受高氟水和水质污染等问题困扰,群众热切企盼能喝上放心水。2010年,白马镇里傅水厂被列为“甘泉工程”项目,2011年开工建设,日可供水5000吨。水厂建成后不仅改善了全镇1万多人的饮水条件,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全县群众安居创业的福音。

 

浦江县大规模推进“甘泉工程”建设,有力提高了全县农村水资源保障能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水利基础。特别是通过管网延伸,改变了当地群众因饮水条件差而健康得不到保障、企业因缺水而招工难的困境。

 

打造“甘泉工程”升级版   提升水质保障饮水安全

 

浦江县“甘泉工程”由于起步早,实施之初也无成功经验可借鉴,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单村供水工程大多存在水源单一、净化消毒设施简陋、保证率低等情况。2011年9月,浦江县决定在全县范围实施单村供水工程提升改造,进一步改善饮用水水质。通过新建、改建及扩建水源工程,新建、合并净水厂,改造、完善输配水管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工程及管理措施,截至2014年年底,浦江县共完成了36个村(社区)的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惠及2.6万人。许多山区、半山区的群众不再为喝水而烦恼。

 

浦江县最偏远山区的中余乡东湖村利用本村水源,通过改造小型水厂,配备净化消毒设施,铺设联村管网,向周边饮水比较困难的村和开发园区提供自来水,解决了周边4000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解除了园区企业主因不通自来水而产生的入驻顾虑,同时也带动了本村的村级物业经济,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01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五水共治”工作目标,农村饮水安全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浦江县以此为契机,计划新建一批小型水源工程,完成103个村提升改造工程,惠及7.5万人。同时,充分发挥城镇水厂优势,把管网向农村辐射延伸,扩大城镇水厂覆盖范围,并加大单村供水工程整合力度,推进联村并网集中供水。

 

在浦江县最大的水源地通济桥水库,投资3.4亿元建设的通济桥水厂已于2014年7月开工建设,首期规划日供水能力9万吨,远期日供水能力18万吨,供水区域可覆盖邻近8个乡镇(街道)451个村,可彻底改变农村和城区“抢水”的紧张局面。

 

依托通济桥水厂工程,投资220万元的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将于今年年底前建成。检测中心除对集中式供水、单村供水工程开展水质检测、巡测工作外,还能为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全面掌握农村饮用水水质情况提供技术支撑。

 

一天都不能耽搁,一点都不能马虎”。在民生至上的理念指引下,浦江县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将加速推进,让更多群众早日喝上安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