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校试卷“走红” 倡教师发挥课程创新主导作用

27.06.2017  15:23

网红《民法总论》试卷。由校方供图

  中新网浙江新闻6月27日电 (王题题 王中斐 蔡秀)《人民的名义》追剧热潮已过,一份通篇选择题用《人民的名义》的人物设定的试卷,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被刷屏“走红”。没想到,这是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法学专业《民法总论》课程的一份试卷。这样一份创新试卷的“走红”,为该学院教师深入课程教学改革增动力。

  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当下,浙江高校显然已经“坐不住”了,诸多有想法、有魄力的高校管理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正在积极探索改革高校课堂教学模式。而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也积极加入到课程改革的队伍中。

  据悉,这份《民法总论》课程的试卷出题人是该学院法政分院老师邵培樟。为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以及用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他在追看《人民的名义》的同时,思考着如何从自己教授的《民法总论》这门课程的角度解读这部“大戏”。

  于是,在《民法总论》的课堂上,他就用侯亮平等热播剧中耳熟能详的人物角色举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运用法学知识去分析剧中涉及到的法律关系、法律事实、法律行为。此外他还把《人民的名义》的人物设定用到了考卷的出题上。

  当然,《人民的名义》只是《民法总论》考试的外在形态,内核还是学生们能否用法学理论分析纷繁复杂的生活实际。邵培樟强调,“从这个角度上讲,‘高玉良’、‘祁同伟’、‘侯亮平’和‘小明’、‘老王’、‘老张’没有本质区别。考试就是考试,而非简单地追剧或‘看热闹’。

  对于《民法总论》课程的改革所促使的试卷“走红”,该学院副院长马雪英表示:“网红试卷只是学院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而已,类似的改革正逐步在东方学院深入推进。

  据悉,该学院已有多门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邵培樟选择了“重应用”。“法学源于生活、融于生活、用于生活,法律思维和专业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而逐步养成与训练。”从事法学教学十余年的邵培樟认为。

  而该学院文化传播与设计分院老师林香娥对其所讲授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尤为“接地气”,她要求学生们改编、拍摄中国传统戏曲。她介绍说:“改编和拍摄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这一模式经过多年实践,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对于该学院一些分院的课程改革,马雪英评价道:“教师真正发挥出了课程改革的主导作用。”(完) 【徐施宏】来源:中新网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