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次放飞野化朱鹮引起新闻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14.11.2014  17:51

放飞的朱鹮在草坪上闲庭信步

自由飞翔

  11月12日,33只朱鹮在德清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重回大自然的怀抱。浙江首次实施朱鹮野化放飞引起了新闻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之声、中国新闻社、浙江卫视、浙江日报、浙江在线等20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凤凰网、网易新闻、腾迅新闻等多家大众网站纷纷进行转载,百度搜索相关词条达50多万条,关注度空前之高。

  不少媒体报道都配有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钱江晚报等一些重要媒体还不惜用整个版面的篇幅详细介绍了朱鹮放飞的背景、野化过程、我省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等;不仅做了放飞活动的动态报道,还进行野生动物的科普宣传,唤起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关爱野生动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浙江发布”等政府微博、微信也发布相关信息,“围观”人数众多,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为浙江有这样良好的生态环境而骄傲。

  作为朱鹮的战略性分布区,浙江省于2008年从陕西引进10只朱鹮,在德清下渚湖湿地实施朱鹮易地保护与浙江种群重建项目,现人工圈养种群增长至146只,成为中国朱鹮人工迁地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野化放飞的目的是通过对朱鹮的野化训练,放归自然,使其在浙江建立一个可以自我繁育的野生种群。这既是浙江首次实施野化放飞朱鹮,也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和东部地区首次放飞,对于扩大朱鹮的栖息地范围,恢复朱鹮的历史分布区,进一步增加朱鹮的野外种群,使朱鹮这一物种真正摆脱濒危状态有着重要意义。

  “翩翩起舞兮朱鹭,来泠春塘栖绿树”这是诗人张籍描写朱鹮的优美诗句,现在去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游客不难在野外看到朱鹮妙曼起舞的身影,欣赏到诗中的美丽景象。根据“朱鹮野外监测研究小组”观测记录,在时间过去30多个小时之后,放飞的33只朱鹮状态良好,多栖息于附近的一些小山上的高大乔木上,或在附近的农田、开阔草地、水塘边涉水取食。由于朱鹮习惯了野化基地内的环境,目前活动范围仅限于附近1平方公里以内。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朱鹮对野外环境的逐步适应,它们的活动范围将会逐步扩大,省林业厅提请周边市民,如果发现朱鹮现身,请不要抓捕和惊扰它,可向当地林业部门报告,给它们一个安全、自由的生息空间。(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总站、德清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