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助推发展 高效窗口打造贴心服务

21.10.2014  17:01
【摘要】 今年,浙江在全国公布首份省级政府权力清单,省级部门的1.23万项权力事项,公布保留4236项,削减65%。全省市县权力清单也将于10月底前向社会公布,继而成为国内首个公开省、市、县三级政府权力清单的省份。

  编者按:2013年6月以来,我省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前已经临近尾声。一年多以来。浙江大地的300多万名党员经历了一场作风建设的“大考”,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即日起,浙江在线推出浙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系列报道,回放一年多来的精彩画面,展示其中突出的亮点。

  系列报道(一):浙江整治"三多"问题精简繁冗文案为农村基层大减负

  系列报道(二):山乡沃野践行为民誓言“浙江好支书”不断涌现

  系列报道(三):浙江教育实践活动获99%好评网友为作风建设点赞

   浙江在线杭州10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振宇) 前不久的一天,温岭市民陈丽云匆匆走进温岭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虽然已经超过中午下班时间,延长工作时间的服务中心却依然在接待市民。10分钟后,陈丽云的户籍证明顺利办妥。

  据了解,为了让“上班族”办理事务更方便,中心的工作时间较正常工作时间有所延长。工作日无法前来办理的市民,预约后也可以在节假日接受服务。即便未经预约,经联系后备勤人员也会在30分钟内响应到岗,在窗口正常提供服务。

  在浙江,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步伐正日益为陈丽云这样普通公民的生活带来悄然变迁。

   服务无时差窗口无休假

  温州市瓯海区拥有规模庞大的海外华侨群体,每年仅侨胞回国定居的相关事务办理一项就达到2500多宗。

  瓯海区行政审批中心侨办窗口负责人滕挺树告诉记者,海外华侨的归国行程往往花费不菲,回国办理各类审批事项通常时间紧张,与国内的联系也有诸多不便。可以说,侨办窗口的各种办理工作是最“耗不起”的,行政审批效能提升对侨胞带来的便利也尤其显著。

  在群众路线“马上改”项目中,瓯海区侨办窗口于9月初正式与市侨办、区公安分局实现联网,通过实施华侨回国定居材料内部网上流转审批,让定居审批时限从原先规定的35个工作日,最快可缩至15个工作日。

  为了便利欧美等地的华侨的咨询办理业务,侨办还在常规办公电话之外开通了24小时的咨询热线,由窗口工作人员轮值担负接听解答工作,实现了“无时差”的咨询服务。

  在区行政服务中心,11家服务量大、与群众生活工作关系密切单位的46项服务事项被列入第一批实施“办事无休日”制度单位名单,根据群众需要开展无午休工作制、弹性工作制及预约服务工作制等,实现多方位、无间隙为民服务。

  市场监管窗口负责人戴秉宇说,推动服务效能的提升带来了工作现实压力,也对窗口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群众的服务需求仍在促使他们不断为提升服务质量而努力。

   权力清单浙江率先

  今年,浙江在全国公布首份省级政府权力清单,省级部门的1.23万项权力事项,公布保留4236项,削减65%。全省市县权力清单也将于10月底前向社会公布,继而成为国内首个公开省、市、县三级政府权力清单的省份。

  与此同时,浙江市、县两级政府审批部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比率达到93.2%,审批事项进驻率达到93.4%,其中既能受理又能办理事项比例达到86.1%,基本建立了“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办理、限时办结”的并联审批制度。

  全国首个省、市、县一体化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浙江政务服务网也在今年6月成功上线运行,建设成为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效能监察、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网上服务平台,集聚了省市县三级政府3300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和14大类2.4万项服务资源,有效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和行政服务效率。

   法治思维引领优化流程设计

  “以法治思维方式引领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发改委副主任黄勇这样概括浙江审批制度的未来。

  省政府研究室专家马斌博士则认为,随着行政审批的效能提升,可以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环境,使之高效把市场握机遇,也能够有效降低社会运行成本。

  马斌告诉记者,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方向,在于建立政府权力与市场、社会的合理关系,设计更加优化的行政工作流程,并积极利用网络信息等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条件。

  “在全国率先形成科学完善的权力清单制度”,已经成为浙江日益清晰的社会实践。

  得益于市场力量而获得经济腾飞的浙江,正在以高效的社会管理形态,竭力释放这片土地发展崛起的能量。

 

(本文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毛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