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职教”育大国工匠 立足区域发展注重实践教学

05.05.2017  17:16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在上理论课程的学生们。牛妍

浙江高职院校课堂,学生在教室的一侧上完理论课后,可以在教室另一侧进行实践训练。牛妍

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课实训。牛妍

  中新网浙江新闻5月5日电 (牛妍)“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众多‘中国工匠’。”这是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2017年重点工作之一。要培育大国工匠,发展职业教育是关键,近年来,浙江省把职业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前,浙江省有职业院校388所,在校生100万人。各职业院校专业基本覆盖了现代制造类、服务类和农业类等所对应产业。近5年来,共有200多万名中职、高职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与浙江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无关系。

  近年来,浙江省实行“地方为主、政府统筹、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积极引导学校立足区域发展特色,探索与行业企业共建共办专业,加强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产业针对性。

  浙江金华是中国十大电子商务城市,2014年金华市电子商务交易额首破2000亿元。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紧贴区域经济发展脉搏,联合金华都市区管委会、区域网络经济优势骨干企业,在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的金华—义乌都市区,成立了浙江省首个网络经济学院——金义网络经济学院。

  “立足区域、俯身贴地,才能增强人才供给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我们对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进行了优化整合,最终形成了对接区域网络经济产业链的专业连。”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钟依均如是说。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围绕丽水市打造“195”生态产业体系需求,专业建设对准区域发展,2015年开始面向丽水市定向培养基层林技人员(专科层次)。学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根据浙江省内大型园林项目减少,庭园绿化、小型景观、家庭别墅等用户逐年增多的特点,更加注重微园林营造和园林植物养护能力的培养。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机制,丽水市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一校一品”的特色专业布局。

  从“懂知识”到“会技术”再到“精技能”,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是新时期对职业学校育人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中职教育质量水平,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中职教育课程改革,以“选择性”为要义,给老师更多课程开发权,给学校更多课程设置权,全面设计和推进中职课程改革,积极探索长短学期制、选课走班制、弹性学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作为浙江省先进制造业紧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费斯托、SAP等公司合作,于去年建立了“浙江智造”省级实训基地。实训室既是企业生产线的“仿真版”也是“缩小版”,让学生在学校课堂内完成专业课程后,再到“仿真”生产线上实习时更加得心应手。

  “感觉自己动手能力比以前强多了!”在学院的智能制造基地内,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二年级学生沈天益正和同学一起研究图纸,他们要根据图纸要求编写程序,让机器自动打磨零件。

  “智能工厂”占地12000平方米,汇集了西门子、三菱、通用、罗克韦尔、蔡司等世界知名企业的先进设备。这是国内高职院校中第一条达到“工业4.0”标准的仿真生产线,也是学生学习前沿技术、强化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场。

  “我们学校培养的人才就是要对接浙江省的‘智能制造’,为浙江省的产业升级服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丁金昌如是说。(完) 【徐施宏】来源:中新网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