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综合治堵助力城市美好生活

01.01.2015  02:56

 

  去年以来,我省的百姓不难发现身边的城市交通有了崭新的面貌。不少城市的公交线路设计更加科学,公交车变得更新更快更准点了;穿行在各大城市街头巷尾的公共自行车成为了群众点赞的政府实事;连省会城市杭州的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也从今年年初的5.3下降到了11月份的4.5……这些可喜的变化,是我省在全国率先打响省级层面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攻坚战所带来的。

      全国首创—— 省市县三级联动治堵模式

  2012年11月,我省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全省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程,提出了5年实现“全省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观,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的总目标。两年来,通过着力实施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措施,我省的治堵模式已经成为全国首创。

  与其他省份个别城市进行的治堵模式不同,我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治堵机制。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领导小组,把省治堵办设在交通运输厅,抽调了建设、公安、人防等多个职能部门人员集中办公,初步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一体化管理格局。综合治堵,成为了我省建设“两美”浙江、提高城市竞争力、先行先试的重要表现。

  去年以来,我省综合治堵取得了不少成效。其中七大方面的成效最值得关注。

  一是,各地对治堵的认识和力度都进一步加强。杭州成为治堵的重中之重,其他10个地市也纷纷开启“未堵先治模式”。各地的治堵举措已经从过去单一采取一两项行动升级为用现代交通理念去管理城市交通的一种自觉行为。治堵观念也从过去“为什么要治,我还不堵”逐渐转变为“晚治不如早治”。治理手段从原先分散的有所作为,提升到如今的综合谋划。省委、省政府领导身体力行抓治堵;省人大、省政协今年共提出办理有关治堵工作的省本级议案8件;对于治堵资金的专项安排有专项保障;由此,治堵的创新举措开始在全省范围内遍地开花。

  二是大交通管理机制初步建立。规划、建设、城市公交运营和管理等几大重要职能不再由不同部门分散管理、“各自为政”。治堵办把相关的职能部门集中起来办公,由省(市)政府牵头共同谋划综合治堵。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机制初步确立,各项管理运营日趋成熟。

  三是公共交通基础进一步夯实。过去比较薄弱的公共交通,通过运力增加得到了完善。去年以来,我省公交车增加了3500辆,这个增数并不包括更新车辆数,相当于前10年的总增量。全省各地加强公交车首末站建设,原先距离较长的公交线路可以分解—中转—换乘,公交线路的优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大大提升。如今全省11个设区市都设有公交专用道,去年新增公交专用道230公里,今年新增165公里。公交专用车道的设置落实了公交路权优先,也让百姓优先落到了实处。如今我省的公交运行速度大有提升,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通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整个公共交通面貌发生了变化。

  四是路网结构更趋完善。通过高架、地面、地下三张路网的建设和大力开展路口立体化改造,建设人行系统把行人与机动车有效区分开,并力争到明年年底打通规划内影响交通的断头路,过去通过性交通与到达性交通都在地面所造成的城市拥堵现象得到了缓解。

  五是路面交通管理更加有效。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路口立体化改造,提高民警上路率;加强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守法率;启动单循环建设,今年推出28个区块55条道路的循环交通建设;治理乱停车、乱占道等行为……这些看似细小的工作,实际上,都对有效管理路面交通形成了正向推动。

  六是城市交通信息一体化形成了良好的基础。治堵办统一联合办公的模式,把原先各种分散于独立职能部门的城市交通相关系统互联共享应用到了一起。这样大大提高了城市道路的指挥功能。省里要求11个地市都建立与杭州一样的交通拥堵指数系统,一来监测治堵成效,二来方便各地政府寻找拥堵点,分析致堵原因,落实整改;同时,方便群众通过手机App等新工具,择畅出行。今年,我省在信息化方面投入大、要求高。全省要求建立一体化互联互通共享应用,避免重复建设,防止信息孤岛。这些举措都是为更加科学地管理城市交通做好服务保障。

  七是在需求管理上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杭州的双限管理,比如全省出台停车收费的意见,要求采取差别化停车收费……这些都可以更好地引导汽车出行停车。同时通过城市功能布局的优化调整,从源头减少不必要的交通拥堵。

  如今,我省的治堵模式已在各大重要会议上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在破解城市交通这一世界性难题的征程中,我省各地积累了许多创新做法与先进经验。浙江将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横下一条心的决心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持之以恒地为治堵这件实事难事提供答案。城市治堵的有效缓解,也是我省各城市开启品质生活的美好起点。

   亮点纷呈——各地创新探索治堵办法

      关键词1:开展综合治理

  在杭州,老小区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与停车位不足的矛盾,一直是杭州居民迫切渴望解决的难题。老小区设施不完善,停车泊位一位难求,由此引发了行路拥堵、景观破坏,出现公共安全与公共秩序隐患等诸多问题。为此杭州以“大关模式”总结经验,特别开展了“老居住小区综合治理创新实践”研究,通过增加停车泊位、序化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等手段,破解老居住小区停车难、行路难。

  今年,杭州完成了《杭州市老居住小区交通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研究》报告,出台了《老居住小区交通综合治理意见》,并协助政府制定了老居住小区交通综合治理资金拨付办法等保障政策。11个试点项目实施后,将至少新增停车位3000个,实现550个错时停车位,有效缓解了老居住小区停车供需矛盾。值得一提的是,这11个项目的总投资仅相当于建设一座200个泊位规模的地下公共停车库的投资金额,但其成效却呈现了交通序化、停车增量、公交可达、消防畅通、环境美化、管理提升等综合效益。预计杭州将有10万以上居民直接受益。杭州老居住小区的综合治理创新实践,已被多家媒体称之为“家门口的民生工程”。

  除此以外,  杭州还探索施行了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和调整优化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从需求管理的角度破解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问题。衢州等地,通过切实解决重点卡口、学校医院、大型商场等区域的拥堵问题,一个堵点一测,重点击破,打通城市交通节点。

  在湖州,大型医疗机构普遍地处城市核心区域,建设年代久远且大多临街而建,久而久之,道路设施落后、停车设施等功能性配套不足,群众医疗需求集中等因素,成为了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关键节点。湖州为了从根源上化解这一问题,系统谋划了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外迁,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3月湖州市精神病院整体搬迁至东部新区,市中心医院现已启动整体搬迁工程。通过优化调整城市规划机制,拉大城市框架,根治拥堵关键节点,已成为探索源头治理城市拥堵的有效方式之一。

      关键词2:优化公共交通

  在金华,快速公交系统(BRT)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深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突破性工作。金华打造全国首条纯电动快速公交线路,首期“一纵一横”项目全长33公里,投资3.4亿元,将在2015年分别投入试运行。根据相关客流预测及分析资料显示,2015年初期金华快速公交“一纵”线全日客流总量将达到2.1万人次,到2020年,全日客流总量将递增到4.0万人次。金华市快速公交轨道的空白将得到有效填补,市区纵横向快速客运通道得以打通,公共交通的主要骨架基本形成。这将有效解决当地交通纵向出行难问题。

  在丽水,为鼓励公务人员带头绿色出行,丽水市专门出台公交公务卡政策,公交卡统一以年卡形式由公交公司负责定制,各单位在编人员一人一卡,实现实名制使用。公务员带头乘用公共交通工具,让乘坐公交车、使用公共自行车成为风尚。

      关键词3:完善路网建设与停车设施

  在慈溪,通过结合市政道路建设地下带状停车场,开创了引入民间资本缓解拥堵的先河。整个地下带状停车场,总长度1800米,沿景观大道主车道两侧地下空间而建,设计车位800余个,投资3.4亿元。地下带状停车场,还与周边30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实现互联互通。停车场兼具了停车、人行过街和区域交通的功能,为周边小区居民出行提供了选择,同时减少了地面交通流量,使停车场在停车功能基础上具有区域交通疏散功能。

  新昌县今年开始试水智能停车收费管理。集智能手持P0S收费、车载标签缴费、手机拨号缴费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自运行以来收到了良好效果。按照“最大限度服务百姓,最大限度发挥道路停车泊位利用率,按城区交通流量划分城区停车地段,实行差别化收费”的停车收费管理政策,新昌县盘活了停车位600余个,有效杜绝了长时间占用停车位及“鸠占鹊巢”的现象,提高了停车位周转率。收费停车管理严格做到“停车有位、停车入位、管理到位”,大大改善了停车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免费到收费的转换,减少了部分市民一户购多车的行为。

  在台州,背街小巷改造、建设城市绿道等举措正在推进城市慢行系统规范化建设。路网的规范化建设,有效分流了集中于主干道的交通压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主干道的拥堵情况。同时,市民的短途出行也有了更多绿色低碳的方式。

      关键词4:创新交通管理

  近年来,温州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城区和旧住宅区行车难、停车难,交管服务延伸不够深入、群众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难,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意识不高、自觉守法难等“三难”问题,创新思路与举措,通过实施交通微循环、打造服务微平台、创新宣传微媒体等“三微”行动,构筑起交通管理新秩序。温州特别在6个微循环区块新增单行线40余条,有效规范了小区行车、停车秩序,挖掘了停车潜力。通过温州网、微信、微博、QQ等新手段,为广大驾驶人和市民提供“信息查询、便民服务、警民互动”等全方位交通服务。如今,包括机动车违法查询、驾驶人记分查询、实时路况、智能移车、拥堵上报等十四大功能在内的咨询服务,用户只需要点击相关菜单,就可获取。温州治堵宣传盯住一个“微”字,力求用新媒体新手段新语言,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网民、广纳民意。今年,在“三微”行动的助力下,  温州在市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3.5万辆的情况下,市区交通拥堵警情下降了7.58%。

  在嘉兴,为解决交叉口处“瓶颈”现象,嘉兴除了通过信号灯等交通管理手段对车辆、行人进行控制外,还主动调整车道宽度,实施路口再渠化。实现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作用,极大提高了道路网络运输效率。改造完成后,以中环东路泾水路东进口为例,高峰时段的车辆排队长度缩短了1/3以上,基本2个信号灯的周期就能确保车辆通过路口,通行效率提升了30%以上。

  在舟山,公交专用道采用的HD-SDI信号视频技术动态违法自动抓拍系统实现了对违法占道车辆的自动抓拍。如今,舟山高峰时段公交车的分担率已提高至9%。

  城市治堵是一场持久战,各地因地制宜的治堵创新,尚待进一步实践与完善,但相信随着省市县三级联动综合治堵的深入推进、持久深化,我省的交通拥堵状况一定可以达到“有堵得缓、无堵先预”的效果。

  “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得全省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观,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这是我省治堵给自己划出的“及格线”,但绝不是终点线。全省各级单位仍要不懈努力,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参与治堵,让浙江经验硕果累累,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