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维和警察赴利比里亚系列报道④

18.02.2016  13:47

   编者按 :炎热、贫困、战乱、动荡……这些词汇与利比里亚这个西非国家连在一起。荷枪实弹、防弹衣、巡逻的装甲车、街头的残垣断壁,在这片远离中国13000多公里的土地上,时刻存在着危险。

  2月17日开始,由浙江公安边防总队单独组建的第四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将陆续分批踏上这块危险的土地,承担起保卫当地民众安全,捍卫中国维和警察形象的重任。

  2000年至今,公安部先后向联合国7项维和行动派遣维和警察1666人次,其中8支防暴队1004人次。浙江边防作为中国第四支赴利维和部队共140人。即日起,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将陆续推出浙江维和警察赴利比里亚报道,记录他们在异国他乡的点点滴滴。

“书生”刘月富二度出征维和

   浙江在线杭州2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佳蔚 实习生/屈霞 编辑/汪江军) 八年前,“书生”赴海地维和;八年后,“书生”再度出征,成为第四支赴利比里亚维和先遣队的一员。

  “书生”的名字叫刘月富,安徽马鞍山人,和很多人想象中威武的警察形象不同,刘月富脸庞秀气,戴着一副眼镜,现任大榭边检站执勤业务科科长。这已经是第二次拿起枪杆站在维和队伍里。

  刘月富说,越远离祖国,心中的“国感”就越强,这次,他仍将心怀“国感”,远赴利比里亚践行身为一名战斗队员的使命。

   8年前赴海地维和救援

  被总统授予“国家骑士勋章”

  在赴利维和集训队,刘月富被戏称为“岳父大人”。他也曾是2008年赴海地维和的队员兼英语翻译。

  2008年,新疆边防总队组建第七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面向全国征召部分英语队员,刘月富毅然报名参加。

  虽然英语没问题,但军事体能却是刘月富的弱项。为了练好体能,他咬牙坚持,悄悄开小灶,总是花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训练。光是向前倒地这个动作,他每次练都要练到手臂脖子僵硬才休息。凭着十分的刻苦和倔劲,刘月富最终成功入选。

  在整个维和期间,每名维和队员每天都要携带40斤的装备,一次执勤10多个小时。据刘月富回忆称,“当时,不是在执勤就是在执勤的车子里。”

  海地路况不好,堵车是家常便饭,即便不堵车,坑洼泥泞的道路,也让人胃肠翻转,再加上炎热的天气,那种煎熬唯有亲身体验才能感受。用刘月富的话说,维和不仅是体能的较量,更是毅力的磨练。

  让这名“书生”最难忘的当属一次救援行动。2008年11月7日,海地“诺言”学校教学楼突然坍塌,300余名师生被废墟压埋,面对近40度的高温、尸体腐烂的恶臭、残垣断壁随时倒坍的危险,他主动请缨参与救援,与战友连续奋战120多个小时,成功救出155名孩子,被时任海地总统普雷瓦尔授予了“国家骑士勋章”。

  “在大灾面前,每个人都会有超越国籍的爱,更重要的是我们代表中国军人的形象。越远离祖国,心中的‘国感’越强,越珍惜国家形象和团队荣誉。”刘月富说,当时作为海地维和队员,他们想要所有海地人民都知道,“China police is the best!”(中国警察是最好的)

   8年后已为人父

  要做新战友的好兄弟

  此次出征之前,刘月富在边防总队边检业务圈里就已经是“名人”。两次参加全省大比武(边检业务、执法业务),拿下全省英语单项个人第一,两次荣立三等功,荣获联合国“维和勋章”和公安部“和平勋章”……但即使是这样,他也从未停止过学习。

  已经是英语专业八级水平,刘月富入警后仍没间断过对英语的学习。业务执勤时上外籍轮船和老外交流,下勤后按照大学的学习方法,听、读、写、译,几个月不到,《边检职业英语》被他熟记于心。

  另一方面,为了熟练掌握业务工作,厚厚的一沓《业务文件汇编》被刘月富一页页翻了个遍。梅沙系统、证件识别、卡片录入,他一项不落,不懂就问,问到就练。进入边检站工作5年不到,他就熟练掌握了边检各类业务,成为站里出了名的“业务能手”、“边检服务之星”,站里每次业务考核都名列前茅。

  如今,总队组建第四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书生”又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与上次维和相隔8年,“书生”已经由正连晋升为正营,由大男孩变成了有妻有女的男子汉,虽然父母、妻女都支持他的决定,但他知道肩上的责任更重,除了组织的期望,更有妻子女儿的期盼。

  再度踏上维和路,刘月富有了一批新的战友,他也立誓要做新战友的好兄弟,永远心怀“国感”,不辱使命。

            相关阅读

            《“高富帅”维和队员飒爽出征 用“学霸”级实力为国争光

              《“夫妻档”踏上维和之路 风雨同舟一起为祖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