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项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的科研成果昨集体亮相

16.04.2015  12:12

民生领域成果多 中青年成科研力量主力军

在过去的一年,浙江省共获得34项国家级科学技术奖,是近3年来获奖最多的一年。毫不夸张地说,去年,对于浙江来说,是科研成果高产年。昨天,22项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的科研成果集体亮相。其中,涉及民生的科研成果尤为抢眼,仅医学领域就有8项,另外,在获奖项目成果完成人员中,占比为64.2%的中青年科研人才已经成为我省科研力量主力军。

8亿元研发经费

换来200多个平安城市

如果要问浙江哪家企业最舍得花钱做科研,想必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能给出答案。仅在2013年,海康威视就花了8.08亿元的科研经费。这么多的钱做什么呢?海康威视高级工程师浦世亮回答:“视频监控。” 去年,他们团队研发的“智慧城市视频监控大数据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了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浦世亮介绍说,视频监控网络系统已经成为城市智慧化管理,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技术支撑和信息基础设施,“但是仅数据保存,就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难题。” 浦世亮说,一个中等城市,30000路高清视频,30天数据量达到36PB,相当于3700多万部1G容量的电影。

为了能研发出这套能够采集视频、智能分析、视频存储、视频流计算和视频综合管理等系统和软硬件产品,浦世亮花了6年时间。目前,他的研究成果已经在200多个平安城市、智能交通项目,以及“十八大”、世博会、全运会等国家重大安保项目中得到规模应用。

近3年,海康威视新增产值20.3亿元,利税6亿元,出口创汇1.3亿美元,经济社会效益巨大。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团队绝大部分科技人员是70后的青年科技人员,年龄最小的只有27岁。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5万多新生儿病人受益

人们常用“小儿科”来形容技艺拙劣的人,但事实上,“儿科”的医学水平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卫生健康指数。今年,一项名为《危重新生儿综合救治技术的临床基础研究及推广应用》的科研项目就是获奖成果之一。

杜立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该项科研成果研发人。25年来,杜立中已经记不清从死神手里抢回多少个新生婴儿,在他眼中,呼吸衰竭、感染和黄疸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远期后遗症的常见原因。

多年来,杜立中与他的科研团队对新生婴儿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肺动脉高压发病新机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表观遗传机制的新证据,研发基于细菌特异基因的检测,开展早期、快速、精确诊断新生儿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转化推广应用,获得多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目前,杜立中教授的研究成果已在国内37家单位得到临床推广应用,受益新生儿病人达5万以上。

此外,医学领域科研成果“组织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的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和重要病理机制研究”“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及诊治策略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难点关键技术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难点关键技术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全麻行控制性降压中的调控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等都获得本次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陆群安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