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浙江海洋渔业发展与政策变迁研究》成果简介

30.09.2015  20:33

专著《明清以来浙江海洋渔业发展与政策变迁研究》,宁波大学白斌博士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研究成果,海洋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全书共计34.5万字。本书列入“浙江海洋文化研究丛书”。

浙江,自北宋南迁之后,就成为中国最繁华富饶的省份之一。在中国海洋渔业发展历程中,浙江沿海居民紧靠中国最大的舟山渔场,是中国最早开发海洋的群体之一。在这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浙江的海洋渔业经济不仅非常发达,还在漫长的经济发展中形成独特的海洋渔业行帮组织。就国家在浙江的海洋渔业政策建设而言,由于浙江的地理位置及经济地位,明清历届政府对其管制往往呈现出折中的现象。在国家海洋渔业政策收缩时,浙江比闽粤较松;在国家海洋渔业政策放松时,浙江比闽粤较紧。总体而言,其政策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因此,在从事中国海洋渔业史研究的过程中,对浙江海洋渔业的考察无疑是具有代表性的。浙江海洋渔业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都显示出其独具特色的一面,而本书则以渔业政策的演变为切入点来展现浙江海洋渔业政策生成与演变过程中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浙江海洋渔业发展的影响。

本书以浙江海洋渔业政策的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引入“制度生成与演化” 理论及“演化与主观博弈”理论,采用历史学、统计学、地理学、海洋生物学等多种学科分析方法来构建本书的研究框架。本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提出本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浙江海洋渔业的宏观讨论,借鉴交叉学科知识构建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与渔业政策变迁的逻辑关系,同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归纳浙江海洋渔业政策的演进路径。第三、四、五章讨论浙江海洋渔业政策的发展路径及外部因素对政策走向的影响,其中第三章是对明朝及清朝初期浙江海洋渔业政策生成与演进状况分析,着重讨论地理因素与国家海防压力对政策生成与演进的影响;第四章是对清初全面开放海禁后浙江海洋渔业政策走势与变化分析,着重讨论人口压力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海洋渔业政策走向的影响;第五章是对浙江海洋渔业政策现代化变革状况讨论与分析,着重于在内外部综合因素压力下,浙江海洋渔业政策的现代化尝试。第六章是对浙江海洋渔业政策、渔业组织及近代海洋秩序三者关系的讨论,重点把握在宽松渔业政策支持下,海洋渔业组织对于维护海洋秩序的重要作用。第七章为全书结论,通过对浙江海洋渔业政策生成与演进路径的分析,概括出浙江海洋渔业政策演进的基本特征及其推动因素,同时强调这些内外部因素至今仍继续影响着浙江海洋渔业发展与政策变迁。

通过对长达五百余年浙江海洋渔业政策演变事实及路径分析,本书指出:海洋渔业政策的生成与演变明显受到气候环境变化、腹地经济波动和海洋冲突压力的影响。海洋对于沿海居民的重要性使得任何禁止沿海居民依托海洋为生的政策都无法长久的执行下去。对濒海大陆国家而言,对海洋活动的认知,都经历了漠视、恐惧再到矛盾的心态,而国家海洋政策也经历了放任、严禁和规范三个阶段。中国明清以来的海洋政策基本遵循这一路径演进,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渔业政策则表现的最为明显。海洋渔业同时具备了海洋经济与农业经济双重特征,其政策规范远比同属海洋经济范畴的海洋贸易宽松很多。明清以来对于海洋贸易的管制政策多有争议,但少有人提及禁止海洋渔业活动的建议,其原因就是历史时期的政策制定与执行者们都清醒的看到,海洋渔业对于海洋社会的重要性不亚于种植业对农耕社会的重要性,而这点也是我们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繁荣海洋社会稳定所要注意到的历史经验。从政策演进角度来看,海洋渔业资源的公共性使得任何试图运用政策来限制渔民生产活动的构想都是无法长久执行的,推动渔业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路径就是通过普及教育给渔民提供向其他行业流动的机会,以减少渔业从业群体数量,提高渔业生产效率的方式去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管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