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药方好才能出疗效

22.12.2014  20:23

浙江日报》(2014年12月20日7版)

          (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汤婕 本报讯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黄煌等著名中医专家日前在浙江省中山医院、浙江名中医馆学术交流时提出,以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等经典方剂为代表的经方,在临床实践上突显了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特点,应该加大推广力度。
          与会专家认为,目前留存的近200张经方已经形成一个较完备的医方体系,可以针对各种不同的症候群提供治疗,安全有效。黄煌告诉记者:“经方用药的味数少,药材常见、便宜,临床效果好。”
          黄煌说,过去一段时间,经方并没有得到中医师的广泛采用;近年来这种现象有所转变,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生和青年医生正在重新认识经方的价值,凝聚着中医传统经验和智慧的经方重新焕发青春的气息。
          省中山医院主任医师胡炜说,近年来他有意识地在临床中多用经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每一张经方都包含着先人的丰富经验。经方少则3味药,多则七八味药,为很多病人解除了病痛。”
          已在我省实行的医院“药品零差价”措施,着力破除“以药养医”弊端,受到社会大众的好评。省中山医院院长姚新苗认为,浙江名中医馆挂靠在省中山医院,汇集了浙江许多国家级、省级名中医以及中青年名医骨干,是我省名中医的临床、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平台,省中山医院一直倡导学习中医经典、研究中医经典、使用经典名方,倡导少开大剂大方,多开实惠、有效的经方。正像黄煌教授所说的,这样做有利于中医师真正成为一个靠医术吃饭的“开方人”,而不是“卖药人”。
          黄煌指出,经方虽然不能为医院带来可观的利润,却有利于建立中医的临床规范,有利于中医理论的传承,有利于中医人才的培养。专家认为,中医的发展立足于经典文献的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抛弃经方,等于抛弃了中医的规范做法,这在中医理论传承发展、人才培养方面会出现问题,最终影响中医学科的发展。“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不重视,使得目前我国经方临床研究的基础薄弱,高质量的临床文献匮乏,经方师资不足。这些已成为现在推广经方的主要困难。”黄煌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加快采取措施,首先着眼于培养经方人才,这样才能使越来越多的中医师使用经方,越来越多的百姓享受经方的疗效。

电子病历实施首日 患者直呼“果然方便”
不过多数市民仍习惯带着证历本就医 老人不用手机如何杭州网
今年9月杭州将有一大拨新学校亮相
都市快报 记者 姜晓蓉 张娜 张宇璐 今年9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