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烈火见真金 疾风知劲草

13.01.2015  18:05

      本报记者  阮蓓茜  通讯员  冯海娟 过去一年,伴随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的主旋律,我省各级组织部门紧扣中心服务大局,把“严”字贯穿始终,选干部、抓基层、聚人才,谱写了组织工作新的篇章。

  从严态势带来阵阵清风,让我省干部人才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选与管:“为官不易”成新常态

  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

  过去一年,我省各级组织部门突出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这个重点,针对干部选用各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打出了一套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组合拳”,“为官不易”成为一种常态。

  去年以来,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实施后,新规定贯彻到我省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全省共有2.9万余人次参加学习,并组织省管干部专题测试。

  在我省,干部提任并不意味进了“保险箱”。当下,各级干部面对的组织考验层出不穷,从严管理逐步融入到干部工作全过程:各级党委(党组)特别是“一把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开展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全省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已有1650名省管干部完成审核;建立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机制,已随机抽查核实1732人;推进党委(党组)书记履行选人用人职责情况离任检查制度的落实,建立结合巡视开展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制度,对“带病提拔”干部选任过程进行集中倒查……

  对一些顽疾,组织部门敢啃“硬骨头”,整治领导干部违规在企业、社团兼职(任职)问题,对42人次领导干部在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问题进行清理,对154名在职或退休干部兼职问题进行清理规范;从严整治“裸官”问题,经甄别需要调整岗位的21名副处级以上“裸官”全部调整到位;扎实开展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专项整治,各地整改消化920名各级领导职数;清理清退“吃空饷”,排查处理“走读干部”,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坚决调整不适宜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

  2014年,从强化日常监督到整治专项问题,从严治吏的势头自干部工作起点延伸到终点,领导干部切实感受到,“为官”只会越来越“不易”,既然选择当干部,就应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同时,我省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干部“上”,配强好班长、建设好班子、培养好梯队,努力打造一支敢担当有作为、过得硬打胜仗的干部队伍。

  增与减:干群关系越走越近

  在浙江的夜晚,这样的场景已司空见惯:镇街服务大厅,老百姓如果有事,只要拨个电话或敲下值班室门窗,马上有人接待解决;村口田头,村干部与村民一起促膝而坐拉家常;社区困难居民家中,党员带着党组织的关怀慰问探访……

  草茎中积蓄着整个春天的力量。如果说从严治党是一场永在路上的“赶考”,那么群众既是命题人,又是监考人,还是评分人。

  这一年,全省各级组织部门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基层党建总抓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面开展推广“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  “联系不漏户、党员心贴心”、“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等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越来越畅通,成千上万的杭兰英式“为民好支书”在浙江大地涌现,党员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这一年,我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不断增强,新选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05名,选派“第一书记”770名,全省调整不胜任现职的党组织书记240名,  2452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得到转化,充分发挥了“红色细胞”的战斗堡垒作用。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我省是民营经济大省,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与新社会组织中,“青春党建”蓬勃发展。青春党支部,青春志愿、青春接力、青春创业……一个个创新载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建的青春元素,吸引更多青年党员发挥作用,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开展社会组织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尽建。

  与此同时,我省坚持“严”字当头管好党员队伍,抓好党员先锋指数管理考评,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党性体检、民主评议”,一批不合格党员被清理出去,确保党员队伍肌体健康,令百姓拍手称好。

  引与用:人才引领创业创新

  “五水共治”不仅需要决心和热情,还需要有专业人才领衔。2014年7月,省委组织部组建的治水高级专家顾问团、“千人计划”治水专家组等到11个市挂职,为基层送去急需的专业治水人才。这些治水“诸葛亮”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监测、控制污染源头,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为基层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

  这一年,省委组织部举办“五水共治”等专题培训班26个,培训领导干部2300余人次,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治水护水、扮美家园”先锋行动和“千企联千村、党建助治水”行动,还选派8个专家团队40名专家,到欠发达地区开展为期3年的服务,推动优质教育、卫生人才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流动;选派337名干部人才援藏、援疆、援青,助推当地经济、教育、卫生、文化等发展;抽调108名干部参与舟山、温州、义乌3个“百人计划”,支持“四大国家战略举措”。

  不仅把合适的人才派去最需要的地方,而且围绕省委提出的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我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努力构筑人才强磁场,吸引四海贤才来浙创业创新。2014年我省开展了第一批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遴选,组织第四批省特级专家评选,组团赴海外招聘高层次人才,培养吸引了一大批急需的学科带头人和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目前,全省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33名,居全国第4位;省“千人计划”人才突破1100名。

  为了让来浙的“金凤凰”可以展翅高飞,我省开展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启动院士智力集聚工程,在全力推进以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为龙头的30家省级海外人才基地的同时,在余姚、义乌、嘉善等地推进“千人计划”产业园建设,支持专家集中专业优势,加速成果转化。

  疾风知劲草。在严格管理监督和实践锤炼下的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担当重任、不负使命,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法治浙江和“两美”浙江建设不懈拼搏,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