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总有梦想会开花

15.02.2015  10:22

      本报记者  丁谨之 “这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天,我会为农业电商扶贫和带动大学生创业奋斗终生,再苦再累也绝不言弃!”微信朋友圈中,傅智建晒出自己不久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拍的获奖照,并留下这样一段话。

  这个来自龙游县的27岁小伙,在全国6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入选第九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十大标兵,也是唯一入选的浙江籍创业青年。

  创业不忘公益

  创业,是傅智建大学时代的关键词之一。除当家教、摆地摊等实践外,他还创办《校园生活》直邮杂志,办起温州大学城快递服务中心。

  “人生重要的不是价格,而是价值。我希望通过公益创业,帮助更多人。”大学毕业后的傅智建放弃当时年收益已达20万元的快递服务中心,选择与温州团市委等单位联合,创办温州市希望工程阳光青年网。

  这个公益性的B2C网站将企业捐赠的物资进行公开义卖,募集的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或大学生创业。捐赠物种类不受限制,公益款项去向公开,这种模式让更多企业加入到捐赠队伍中,同时也提高了公益事业运转的透明度。

  “我希望自己的事业更有社会价值。”这次尝试最终转型成为阳光青年创业基地,也是温州首家公益创业孵化基地。傅智建的这份坚持,让他牢牢地将自己的创业梦与公益捆绑在一起,从此难解难分。

  帮扶贵州农民

  2011年,阳光青年创业基地与温州团市委、市人社局等单位共同发起、承办温州青年创业大赛。其间,不少极具潜力的农业项目,让傅智建萌生了涉足农业的想法。

  “小时候,爸妈外出经商,我和爷爷奶奶留守在家。这段孤独的成长记忆带给我很多人生思考。”傅智建直言,看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面临人口外流等问题,心里不是滋味。“我想带动农民在当地创业创收,让农村孩子拥有完整的家庭生活。”

  考虑到贵州黔南州荔波县有良好的生态优势,2011年,傅智建与几位浙商开始在当地建设油茶扶贫种植基地。目前,开发的油茶种植基地达1.55万亩,成为黔南州和荔波县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可为当地农民提供日薪70元至80元的工作岗位,带动1000多户农户脱贫致富。

  2013年,已成为温州金州电商城总经理的傅智建,又把电子商务模式带往黔南州,与荔波县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拓宽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

  “曾有人问我,在温州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贵州投资回报期那么长的农业?我认为,在贵州通过发展农业来扶贫最接地气,种油茶树既能让农民获益,又能治理土地。在我看来,这比自己赚钱更有意义。”言词中,满是这个青年人的使命感。

  勇闯扶贫新路

  2014年,傅智建斩获“邮储银行杯”中国青年涉农产业创业创富大赛贵州总决赛冠军。这背后,是他对O2O电商农业扶贫新模式的无数次调研和尝试。

  “各地发展电子商务基础不同,先期调研很重要。”初到荔波县的傅智建发现,这里仅有3家注册网店,且没有销售业绩。“零基础不要紧,可以量身定制全新扶贫模式,一旦成功,就能把经验在其他贫困地区推广。”傅智建请淘宝网特色中国、湖南供销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人,与荔波当地相关部门共同探讨农业电商扶贫新模式。

  “荔波是世界自然遗产地,电商扶贫应结合旅游商品和旅游O2O体验,并将两者相互转化。”在这一理念下,依托线下旅游商品体验馆,并与线上网店相结合的“荔波馆”诞生了。这里,游客可试吃蜜柚、血桃等当地特色食品;特设的熟食烹饪区将竹荪、风猪等干货做成菜肴,供人品尝;旅游旺季时,游客还可通过荔波馆参与当地水果、农产品的采摘、种植活动。

  “如果游客觉得口感不错,就能通过网店订购。”借助O2O模式,傅智建组建一支大学生电商服务团队,带领当地农民开设一批网店,打造出“一县一品”特色旅游商品,通过体验馆采集到的游客数据,也为农产品研发和推广提供依据。

  2014年,傅智建曾3次向国家部委汇报农业电商扶贫和农业基地建设情况,并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演讲,鼓励大学生到贫困地区创业就业,还举办10多场公益电商和创业讲座。

  目前,O2O电商农业扶贫模式的覆盖地区已不局限于荔波县。黔南馆、独山馆等5家加盟连锁店也正在筹备中。

  “输血不如造血。农业电商扶贫,既能通过旅游助推农业发展,又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家创业,真正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带着梦想,傅智建仍旧奔忙在贵州的大山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