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奏响水利现代化建设最强音

06.12.2017  11:54

    奏响水利现代化建设最强音

——诸暨第四次荣膺省水利“大禹杯”金奖走笔

 

  “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诸暨市,“母亲河”浦阳江水脉逶迤绵延,挟砂裹泥、奔流不息,自南向北贯穿全境,滋润着诸暨肥沃的土地,养育了一方生灵。诸暨“一干五支”的地理水文环境,造就了诸暨市点多、面广、量大的水利奇观。

  城因水而兴,水因城而灵。从古至今,诸暨市重视水利发展,更留下“三公治水树楷模,数冠传续大禹志”的美谈。2014年以来,诸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水利工作决策部署,抢抓全省开展“五水共治”有利时机,全力推进生命水利、生活水利、生产水利和生态水利建设,大投入、大发展、大建设,三年水利共完成投资53.35亿元,防汛防台、水利工程建管、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等工作全面跃升,奏响了诸暨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最强音。

  在最新发布的第二十一届省水利“大禹杯”竞赛结果中,诸暨榜上有名,荣获金杯奖。这个由省政府设立的全省水利工作最高成就奖,是诸暨继1995年、2005年、2013年后,第四次喜捧金杯。这既是对诸暨市近年来治水成绩的肯定,也体现了诸暨人真抓实干、善于治水的拼搏精神。

实干当先  筑牢水利安全防线

  从空中俯视诸暨水系,浦阳江自南向北贯穿全境,先后有大陈江、开化江、五泄江、枫桥江、凰桐江等5条支流汇入,形成“一干五支”的水系图,江堤长319公里。诸暨境内有水库170座,其中大中型水库7座;万方以上的山塘1038座,山塘水库数量居全省县(市)首位;22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积的小流域20条;大小湖畈66个;100千瓦以上排灌站55座,排涝总流量达471.66立方米/秒。

  面对诸暨独特的地理水文环境,如何治水?诸暨市水利局局长张国锄说:“以浦阳江为主干,这几年我们切实按照‘强上蓄、抓中分、畅下泄’的诸暨段浦阳江治理思路,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双管齐下。”三年来,诸暨市累计投入45.35亿元,大干快上一大批重点防洪排涝工程,切实强化了流域系统综治水平,提高了区域水利保障能力。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强上蓄”,建成投用了省级重点工程永宁水库,除险加固省重点防洪水库安华水库,新建和加固水库15座,新增库容2500万方;“抓中分”,全面启动建设总投资22亿元的高湖蓄滞洪区改造工程,设计分洪量2700万方;“畅下泄”,完成浦阳江治理一期15段49.23公里干流堤防加固,提升主城区防洪标准全面达到50年一遇、中心城镇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改造电排站9座,省重点工程白塔湖电排站全面开工建设,排涝能力大幅增加。

  防汛责任抓细压实。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优化和整合防汛成员单位力量,设立“一个指挥中心+三个分指挥部”,健全市、镇、村三级群防群控的防汛防台抗旱组织,每年发文调整并登报公布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加强培训,提升业务水平。严格执行防汛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指令畅通、调度及时、应对从容。三年来,诸暨成功防御2014年“8·20”洪水、2015年“灿鸿”台风、2015年冬汛、2016年“鲇鱼”台风等灾害天气。

  应急能力强化提升。每年更新并足额储备抢险物资和设备,优化储备结构,落实防汛应急机械、车辆和人员等。同时,加强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组建市、镇、村三级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共548支,定期开展防汛演练,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加强防汛知识宣传,制作推送《诸暨防汛故事》动漫,及时发布气象动态,提升全民防灾的意识和能力。

  监测预警保障有力。不断加大防汛防台信息化建设力度,完善并整合水雨情等四大系统。水雨情信息采集实现省、市、县三级共享,水雨情遥测准确率达95%以上。847座小型水库和重要山塘实现智能巡查。投入1231.5万元,完成市水文测报中心和湄池水文站建设,恢复东江测流和“三库一站”水文预报系统,新建青山、征天、五泄水库洪水预报系统。首创“首席洪水预报员制度”,经过三年实践,水文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得到显著提升。

润泽民生  农田水利跑出加速度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诸暨坚持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2014~2016年,诸暨共投资1.96亿元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实施179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推进一大批“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四个百万工程”,超额完成上级任务,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2014年、2015年诸暨蝉联省级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考核优秀县市,并荣获全省“十二五”期间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工作先进县。共完成山塘整治57座,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3万亩,年增产粮食可达60万公斤,项目区灌溉保证率提高到85%,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以上。2016年,诸暨市乘胜而进,启动实施第八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

  在事关农民健康方面,诸暨市持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消毒和净化设备、供水管网管护,着力提升农村饮水水质。三年投入3375万元实施10个乡镇26个村的农村饮水安全提升项目,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93万人。

  七分建三分管,于量大面广的农田水利设施而言,更是如此。2015年,诸暨市出台《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建立设施管护“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和“谁受益、谁负责”机制,切实发挥农户、农民用水协会、村集体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社和乡镇的主体作用。

  民间自治管理是诸暨的一大特色与亮点。作为全国特有的群众性管理水利日常事务的自治组织,诸暨市现有水利会41个,管理农田25.85万亩。对此,诸暨市积极引导其转型升级,使得力量进一步整合、延伸工作范围,强化购买服务保障,加强市场化运作竞争能力,有效推动了湖畈区域治水管水、工程建设管护等工作。

  与此同时,诸暨市积极探索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诸暨市于2015年在赵家镇率先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按照产权制度实施方案把全镇小型水库、山塘等工程列入产权改革范围,12座水库、204座山塘明晰产权归属,实现登记造册,并颁发产权证书,拓展抵押融资渠道,切实做好盘活水利资产,解决了农村发展资金瓶颈。

  在农村水利改革发展中,诸暨还着力实施水利部门蹲点服务指导制度。由业务骨干牵头将全系统分成27个检查指导小组对应全市27个镇街,全员下基层开展工程建设管理蹲点服务。从2014年起每月开展清三河、河湖清淤、“五水共治”检查指导,完成每年三次维修养护考核,长效开展工程建设管理检查指导、滞后推进、技术支撑等工作,推动镇街水利建设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生态改造 让水利工程带上温度

  “曾经的水利工程,呈现的是一幅幅‘钢筋混凝土’冷冰冰的外表。今天的水利工程,则是绿色的、有温度的,是我们老百姓茶余饭后最喜欢去的地方。”家住大陈江边的诸暨市安华镇王家村村民王剑平说。

  水利工程的“温度”,来自于水利工程的一系列生态化改造。诸暨在充分考虑防汛因素的情况下,加快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突出“水岸同治,系统治理、全民共治”思路,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近三年,完成32公里浦阳江生态化改造和21.5公里城区生态游步道建设工作,绿化总面积达75.8万平方米;同时,完成支流河道综治74.54公里,创建生态河道89段,使浦阳江沿线处处是风景,浦阳江诸暨段出境水质持续33个月保持在Ⅲ类及以上。

  沿岸生态大变样,水质环境也同步提高。以“清源头”“疏干流”“通支流”“亮村庄”为抓手,三年来,诸暨共完成河湖清淤385万方;累计拆除涉水违建15万平方米,清除违章种植25.2万多平方米。同时,加强对重点行业的严管、勤查、重罚。完成全市涉水企业“雨污分流”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造,排查标识排水(污)口4008个,集中整治196个雨污混排口,建设污水管网800余公里,至2016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8%。生态化改造452家畜禽养殖场、2.8万亩水产养殖塘,退养214家1.3万亩珍珠养殖塘,完成渔业增殖放流9082万尾。河岸面貌、河渠畅通、水质环境显著提升。

  水利构建的良好水环境为诸暨市提升生活品质打下了基础。这几年,诸暨打造了50公里堤防休闲步行绿道,沿线生态堤防上实施增亮工程,完善标识、公共环境、休闲健身等设施,使得沿线城镇生态游更加舒适,更具有体验感。同时,小流域治理与特色小城镇建设相融合,五泄江、冠山溪、开化江、洪浦江等河流治理助力大唐镇、街亭小镇、王家井镇等特色小镇建设,通过对穿镇而过的河流生态治理,切实提升特色小镇创建的品位。

  有“温度”的治水感染、感化着人们,而今,全民治水的喜人景象已在诸暨形成。据介绍,目前,诸暨全市925条(段)河流实现市、镇、村三级“河长牌”全覆盖。镇级以上河道建立河长微信(QQ)群66个。每年完善“河长制”管理工作考核和督查办法,建立问责机制,落实常态化保洁机制。每年拨出5000万元,实施交界断面水质考核。有着400多年历史的群众自治组织水利会也积极参与治水、护水、管水之中。

建管并重  奏响改革创新主旋律

  在陈宅镇与岭北镇交界处,一座水坝将开化江截断,使开化江上游1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变成一个大湖,这里就是石壁水库。沿着石壁水库一侧的山路缓缓前行,山峦如黛,碧波轻漾,山水相映,整个湖区如一颗珍珠掉落在翠绿的山间,让人仿佛走入了一幅山水长卷。

  而这旖旎风光的背后,是诸暨在水利管理上的不断创新和提升。诸暨市以全面实施“微改革”引领创新,着力破解水利管理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实现从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跨越。

  创新全过程建设监管,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市场监管,出台市外水利工程监理企业信息、中标企业项目登记管理办法,严格登记备案制度的执行和考核。开展打击围标串标、转包分包专项整治,首创违规企业约谈机制。三年间,约谈企业35家,处罚企业59家,罚款35.48万元。加强履约管理,在省内率先实现第三方检测全覆盖,实施工地现场网络实时管理,刚性落实批评通报,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全市在建工程抽检不合格率已降至10%以下,江东畈段堤防加固应急工程被评为绍兴市“兰花杯”优质工程奖、设计奖,永宁水库工程被评为浙江省“钱江杯”优质工程奖。

  创新全方位工程管护,水利标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在省内率先出台《诸暨市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考核办法》,市财政每年落实3500余万元,推广物业化、专业化、园林化养护,严格一年三次考核,全市河堤、塘库生态面貌实现了较大的提升转变。2014年,大中型水库相继开展“安全元素化”管理,确保了安全隐患实时监测记录、即时发现排除。全市847座小型水库及重点山塘实现智能巡查管理全覆盖。国有电排站试点人员到岗、机组运行、水位数据实时采集入网的智能管理,切实提升了管理时效。至2016年底,诸暨共完成79个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超额完成省考核任务。2016年诸暨市石壁水库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标准化管理验收的大型水利工程,与水库电站一同成为省级标化创建“典型工程”。

  创新全域化执法机制,水行政执法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以打造水环境执法最严县为目标,深入推进“四边三化”、涉水“无违建”、“打击非法采砂轧(洗)砂”等专项行动。成立由13个部门组成的水环境监管执法工作领导小组,探索建立全域化执法联席机制,开展全市域、网格化、常态化、变频式监管,实现监管无死角、无盲区,查处零容忍。三年来,共拆除涉水及涉岸违建367处57767平方米;拆除河湖沿岸养殖场16处4076平方米;清理非法捕捞设施7443件。同时,积极研究推动“一干五支”河道管保蓝线划定工作,完成五泄江蓝线划定工作,推动水域管理更加合理、规范、有序。

  治出一方水清,换来一城景美。现代水利在诸暨全方位大力度持续推进,使得一个城乡安澜、百业润泽、人水和谐、科学发展的美丽诸暨跃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