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化解“看病难”的海宁样本

30.12.2014  15:03

浙江日报》(2014年12月27日4版)

          (记者 江晨 通讯员 夏超 )海宁长安镇75岁的王毛银最近顺利从浙江省人民医院海宁医院出院。在这里,老王接受了一台多囊肾微创手术,手术由省人民医院泌尿科的专家丁青亲自操刀,参加农保的他,最后自付了845元。而同样一台手术、同样的医生,如果放在杭州诊疗,自付费用至少要7500元。
          在海宁,用低廉的价格享受到省级医院的优质服务已变为现实。昔日一遇大病就跑上海、杭州找专家的海宁人,如今越来越多地选择在家门口就医。这一改变,源于2011年4月省人民医院跨区域托管海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现为“省人民医院海宁医院”,以下简称“海宁医院”)的大胆尝试,之后,多家省市级医院纷纷效法……
          3年的托管之路走得如何?基层医院的就医环境又有哪些改变?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如何更进一步流向基层?记者蹲点海宁医院,解剖这家县级医院的蜕变样本,希冀为破解弱势群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寻找答案。
          家门口高性价比就医
          自从去年3月担任海宁医院的泌尿学科带头人以来,丁青已累计在当地开展手术800余台,见证着海宁医院泌尿外科的从无到有。他依旧清楚记得,初来海宁时面对的病患。
          海宁是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病的高发区,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持续攀升。他的第一次义诊是个大雨天,周边300多人冒雨拥到医院,当天就查出80多名前列腺增生和泌尿系结石病人,而患者年纪普遍超过60岁。
          “一些老人因结石无法小便被折磨得痛不欲生,托管前的海宁三院又不能接稍复杂的手术,只能给患者打止痛针。每到深夜,急诊室就会传出病患痛苦的呻吟,走廊里满是输液消炎的病人。”丁青回忆说。新成立泌尿科后,丁青引进输尿管镜、钬激光等新设备,利用腔镜新技术为他们及时解除病痛。
          在丁医生主刀下,一位年过九旬、5次被插入导尿管的海宁老人接受了前列腺电切手术,一周后,他康复出院。此前,老人因年纪太大,手术风险高,被各个医院拒绝接收。导尿管的插入口反复发炎,老人每月跑到杭州插管,深受折磨。
          王毛银老人的微创手术只是泌尿科手术中最普通的一例,手术费用如何从近1万元降到845元呢?记者帮老王算了一笔账:老王在海宁医院所支付的手术费用是3380元,因为参加农保,报销75%之后,他实际支付的手术费是845元。如果这台手术放在杭州的大医院进行,手术费用约1.5万元,报销50%后,老王仍需自付7500元,这还不包括食宿、交通等其他支出。
          “把省级大医院的权威专家引进到海宁本地的医院,老百姓在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同时,医药费少了,报销比例也大幅提高,还省去来回奔波的麻烦,这笔账怎么算都高性价比。”海宁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张海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数字,好医生一沉到底、看病不用进城挤,海宁参合居民县域内就诊率达85%,领先全省。
          这也是省政府参事、省人民医院前院长叶再元教授促成两家医院“联姻”的初衷。托管,就是委托管理,在海宁医院的产权归属、职工身份及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省人民医院对人、财、物进行全面管理。“我们派出10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技术骨干,常驻当地进行技术支持。就是想用15至20年的时间,把海宁医院建成一个相当于三甲医院水平的医院,引导当地居民形成在基层就医的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长安镇长安路上,一个按“三乙”标准建设的海宁医院新院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行走在这个占地约87亩的新院区,19层高的大楼傲然挺立。而在大楼的地下车库,还将有400余个停车位供就医使用。海宁医院院长胡智明告诉记者,新医院的建设共投资3.5亿元,设置床位600张,计划于2015年10月投入使用。
          而在旧院区里,因甲状腺结节入院的患者潘志琴提到一个细节:“过去一生病我只知道哪里不舒服,但是不知道该预约哪位医生。现在好了,医院里不仅有门诊分诊系统,还有导医,看病挂号省心多了。”
          与两年前记者来此地采访时相比,医院的新变化似乎远不止于此——十余个因需设置的专家门诊、贴心的窗口服务、各类新设备新仪器的投入使用……每个基于群众就医需求的完善和调整,无不透露着当地“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服务理念。
          “软环境变化可能不如硬件改善来得明显,但医院的氛围也大不相同。”在海宁医院副院长谢志杰看来,过去当地医护人员存在着“学习氛围差、科研能力弱、学术底子薄”的短板,教学科研一直是该县级医院的软肋。本土医院与大医院“联姻”,专家不仅带来了新技术,还带来了学习的新平台。
          普外科主治医生翁晓辉充满干劲。今年6月26日“医师节”,他刚结对拜了师。作为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对肝胆胰疾病诊治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谢志杰“手把手”地指导他。
          “以前科室很多大手术都不敢接,腹腔镜后腹膜肿瘤切除、腹腔镜直结肠癌根治术等高难度的技术,更是只闻未见,在县级医院根本不可能有人完成。”翁晓辉说,经过谢志杰的指导,他已经能够单独完成一部分操作,并期待掌握更多的手术技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海宁医院启动导师制工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内科、儿科等科室的14位专家正式受聘成为首批导师,与当地26名临床青年医生确定师徒关系,进行为期3年的专业带教。
          此外,在托管3年间,省人民医院先后为海宁医院培养出9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任医师;有150名当地医疗骨干到省人民医院进行为期3个月免费轮训;更多年轻医生的进修得到鼓励,在职读研究生并获得学位的医生不仅减免学费、还会额外获得奖励……
          叶再元说:“我们内心最大的希望,就是本土的年轻医生有能力独当一面,为当地培养出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医疗资源。”而正是有了省人民医院的品牌效益与学习平台,海宁医院每年招进100名大中专毕业生及若干研究生,并顺利实现海宁市重点学科、浙江省县级医院龙头学科零的突破。
          “医联体”赢得群众信任
          带着我们参观医院,胡智明院长感慨良多。“医院原来不能做的无痛胃镜、微创手术、血透等,现在都可以做,手术范围不断扩大;老院区病床位也由190张增加到280张,还新建了4层1000平方米的钢结构病房……”托管3年多,海宁医院的年门诊量由2010年的27.7万人次增至2013年的41.7万人次。出院患者数,III、IV类手术台次,床位数分别增加了112%、99.9%、50.5%,药占比下降了19个百分点,并成功创建省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实力越强,责任也就越大。在海宁医院普外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来自许村镇许巷卫生院的双向转诊单。26岁的郑桂月因急性阑尾炎被许巷卫生院的全科医生陈月红转诊过来,凭借转诊单,她无需排队挂号,直接办理住院手续、与相关医生对接手术。在海宁西片区,包括周王庙、长安、许村、许巷等卫生院的病患都可以直接转诊至海宁医院,患者出现疑难险重的病情还可以进一步转诊至省人民医院。
          今年5月, 以省人民医院为技术支撑,海宁医院与上述4家卫生院组建海宁西片医疗机构联合体(简称“医联体”),旨在逐步形成“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卫生院”的分级诊疗格局。医联体成员单位之间能够检查结果互认、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人才交流等,实现资源共享。
          “以前我们总觉得,到乡镇卫生院看病,小病万一误诊拖成大病怎么办?不如直接去大医院保险。”郑桂月说,要不是这场大病,她没想到在乡镇卫生院看病会这么方便,“排长队、挂号难的麻烦省了,转诊及时,要不然开刀还要等!”像郑桂月这样受惠于转诊的病人,如今已有723人。
          许巷卫生院副院长程志恒介绍,海宁医院每周派出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4位主任,到卫生院里进行门诊和查房、帮助病患拟定治疗方案,“看到省里或是上级医院的医生来坐诊,病人的信任感也大大增强。”
          上个月,海宁医院还组织专家到许巷卫生院进行眼科义诊。“不少老人很早就想到县城去找专家看眼病,但又怕耽误地里的活,就一直硬拖着。”程志恒说,义诊现场为8名老人诊断出白内障,并直接联系手术治疗。
          据悉,海宁西片“医联体”成立半年多来,海宁医院共赴基层门诊、查房168次,接待病人1200余人次,接收基层免费进修人员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