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阳光铺就均衡教育底色

16.06.2015  18:00

      (记者 陈蓓燕)2013年6月,国家督导组前往宁波市北仑区,评估检查当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检查期间,他们突然查看行程表之外的学校,却被两所没有做任何迎检准备的农村学校吸引。看到标准化的建筑和设备、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他们连声说:“没想到这里的农村学校这么好。
把教育置于阳光下,不仅是北仑教育均衡发展的真实写照,更是我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好注脚。多年来,我省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严格管理,完善评价,不断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坚持不懈地推进全省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实施零择校,咬定公平不放松
      “浙江要全面推行义务教育中小学‘阳光招生’,公办中小学择校率要努力降到5%以下,或做到大幅度下降,实现择校与收费完全脱钩。对择校乱收费行为,一经查实,将坚决纠正,并实行退钱不退人的办法。”2011年,伴随着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这番斩钉截铁的话,省教育厅出台了浙江历史上最严格的“择校限制令”。
我省各设区市教育局主动与省教育厅签订治理教育乱收费责任书,明确各自的治理责任,同时全面加强自上而下的督促检查,积极争取媒体及社会参与监督。杭州市教育局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全面介入、参与招生各个环节的工作,操作环节严格实行公示制度、网上直播制度等,该市下城区还成立了公众教育督导团,200多位社会人士受聘,“点对点”监督招生。桐乡市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按集团办学、合作办学、一校多区、乡镇学校整合等4种模式多元推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缩小区域间、城乡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形成适度规模优势,较好地在当地营造了“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的氛围。湖州等地把治理择校乱收费全面纳入对市、县(市、区)的教育考核,规定没有达到治理要求的市、县(市、区)教育局,不得被评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优秀单位。
      2014年,包括杭州、宁波在内的全省90个县(市、区)中已有88个对社会公开宣布全面实现了零择校。
      巧做加减法,减负提质上新阶
      每天花半小时左右完成家庭作业,剩下的时间可以用来阅读课外书、和小伙伴去公园踢毽子、做手工劳动,杭州市和睦小学四年级学生周可莟告诉记者,每天去上学都觉得很快乐。
从2010年开始,我省提出并持之以恒地落实减负“六项严格”和“六大制度”建设任务,并选择在28个县开展“轻负高质”试点。各地在推进减负提质的过程中巧做加减法,减去重复、机械的教学活动,增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社团活动、实践活动和音乐、体育、美术等活动,还纷纷从提高课堂效率、完善作业制度等方面寻找并探索出了多种“战术”,目标直指让学生在减负基础上快乐成长。
      宁波市镇海区规定全区义务段学生采用统一的上下学作息时间,不允许学校私自提早上学时间或推迟放学时间;绍兴市减少中考科目课时,做到统一课程标准,统一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学校课程的课时与内容;杭州上城区要求所有中小学将每天布置的作业在网上公示,每科作业后面都标明了完成该作业的时间。
减负的关键是教师,核心在课堂教学。”如今,这一认识成了全省中小学校践行减负发出的最强音。各校从备课做起,紧扣教学的三维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并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集结众教师的智慧,探索出了“预习纸”“半小时课堂”“三化三制”等减负新秘方,在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积极的步伐。
去年开始,我省又突出抓降低小学低年级教学要求,严格控制小学及中学跨校组织检测,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小升初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学科文化性考试。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柯孔标说,大半年来,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改革评价法,个性发展促成长
      去年4月,省教育厅公布了全省首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结果,对我省总体学业水平、学生学业负担、学习动力、成长环境等内容进行了监测。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说,这一全新的评价一改以往重成绩的方式,目的是扭转过度聚焦尖子生的评价思维。“通过监测,引导各地政府与教育部门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采取正确的措施。比如,通过学习负担这项数据结果,今后督查过程中将更多关注学生的作业,教学中则更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影响发展的因素。
      本着“让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像这样改革传统评价方法的尝试,我省一直在进行。从2007年开始,我省启动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2009年,启动开展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2013年,鼓励各地各校探索科学的增值评价方法,努力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持续发展。
      慈溪市教育局创新对学校的评价方式,从德育、课程推进等方面设置了规范性指标、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根据各个指标的达成度,从低到高分别将学校评定为准三星级至五星级学校。为了确保公平、严格,该市特聘请省教育评估院的专家前往督查,小到学校保安的站姿、学生作业订正的形式,大到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可持续发展等,专家组都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并反复检查、督促整改,有效提升了当地中小学的整体水平。
      以评价促发展,在此过程中,各地也大力打造特色品牌,“一校一品”的格局逐渐形成。加上我省从2008年开始在全省陆续建立起了篮球、乒乓球、足球、游泳四大联赛制度和艺术展演制度、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检测通报制度等,更为学生创造了个性成长、自由发展的快乐空间。

      浙江教育报2015年6月12日1版
      网址: http://www.zjjyb.cn/jyb/yaowen/10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