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安全游泳,离农村孩子远吗?

06.07.2016  02:18

 


暑期来临,很多城区学生戴好泳帽、穿起泳装,兴致勃勃地走进游泳馆开始跟从教练学习,增强体质的同时,也提高了自救能力。而此时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学生只能选择自行结伴到河道、池塘、水库等地游泳戏水,安全隐患不小。

如何在农村学校或地区修建正规的泳池,让农村孩子也像城区学生一样在正规的场地里亲近水的世界,接受正规的游泳培训?和去年一样,农村学校常山县天马第一中心小学又准备搭建拆装式游泳池,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游泳。该校体育教师陈志珍介绍,去年暑期,学校培训了260多名学生,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身体,一旦溺水还能自救。

  说到安全,省教育厅校安处处长潘伟川说:“溺水在我省中小学中的非正常死亡率中占比最高,超过40%。发生溺水事故的也大多在农村地区,因此加强泳池建设,规范农村学生游泳培训已成为农村学校强烈的呼声。


多种因素困扰农村泳池修建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薛岚说:“我省农村学校建设游泳池,存在建设难和管理难两大难题。游泳池不是挖个坑就万事大吉了,它的供水排水、循环过滤等运行系统都需要保洁等专业人员,还需要专业救生人员保障安全,日常管理难度大。

  几年来我省许多农村学校试图搭建泳池,为更多的学生游泳提供安全保证,受种种因素困扰,大多没能如愿以偿。

  天台县始丰小学地处山区,附近有密集的河网。该校一直把建设泳池挂在议事日程上,但苦于缺少资金,迟迟未能动工。校长汤小勇说:“我们每年拿到市财政拨款的维修经费大约100万元,生均公用经费大约150万元,除了用于学校日常性开支,多余的资金不足以建设泳池。”他希望,搭建游泳池有专门的财政立项。

  面对学生渴望学游泳的强烈呼声,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小学也曾萌发建设泳池的念头,但最终没能实现。学校不仅缺资金,而且也缺场地和师资。校长梅景怡说,与培训机构合作的这笔费用较高。场地上,校园面积较小没有足够的空间搭建泳池。师资上,体育教师没有游泳教练证,不敢让他们下水指导。在课时的安排上,普通的一节课需要40分钟,而游泳课的时间则需要更久些。

  采访中,记者发现,农村的学生家长安全意识不强烈,这也是困扰泳池修建的一个因素。江山市长台初中副校长徐章松说:“有些农村学生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对孩子疏于管理。再者一些家长从经济条件考虑,认为孩子可以在免费的天然河道、水库里游泳,即使有泳池,也没必要去花这个钱。

  

多措并举破解难题

  薛岚说:“‘十三五’省全民健康实施计划就明确提出要建设拆装式泳池,并有一定的数量要求。目前我省农村学校搭建泳池路径基本有三,一是靠政府推动,二是搭建价格相对便宜的拆装式泳池,三是与收费便宜的培训机构合作。”

  “全国游泳之乡”海宁市河网纵横。2011年以前,由于没有条件全面培训孩子的游泳技能,每年夏季都会发生10多起未成年人溺亡事故。此后当地政府投资600多万元启动“潮乡少儿习泳工程”,对18周岁以下农村少年儿童开展培训,使大批学生受益。实施中,海宁市坚持责任主体政府化,泳池(馆)的建造实行镇建市补政策,可拆装式泳池设备采购资金70%由市财政补助,土建式泳池依托镇建的市补40%,依托学校新建改建的,由市财政全额承担。如今,海宁的乡镇泳池已实现了全覆盖。近年来该市儿童溺亡现象急剧下降,去年没有发生溺亡事件。

  海宁市丁桥小学的土建式游泳馆,去年投入使用,学生报名火爆,整整一个暑假就有800多人学会了游泳。校长蔡荣明说:“这个游泳馆是由市政府投资500万元建造的。现在学校里还有多余的场地,我们准备也把它改成游泳池,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游泳。”“实施‘潮乡少儿习泳计划’以来,海宁市累计培训少儿习泳已超过2.5万人次。

  徐章松告诉记者,去年学校和当地的一家培训机构合作,签订了5年的合同,帮助搭建拆装式泳池。当年暑期,学校便培训了近200名学生。现实改变了农村家长的观念,如今他们普遍认为,在学校正规的泳池里学习游泳,还有专业的教练,更加安全可靠。

  记者发现,城区学校的一些做法也为农村学校提供了借鉴。杭州市上城区早在2007年就开始推广游泳课。该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张欢介绍,他们面向四年级学生开设了生存训练课,让学生学会游泳。同时,该区在市娃哈哈小学搭建了室内游泳馆,在暑期夏令营中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培训。

浙江教育报》2016年7月4日第4版   http://www.zjjyb.cn/jyb/xysc/1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