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宁波 教师流动促薄弱校摘帽

11.11.2016  10:05


 

 


原本一所“不起眼”的村校,几年间走上了特色强校之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如今成为村民心目中家门口的好学校……随着宁波一批批城区名优校长教师向农村、薄弱学校流动,这些学校逐渐摘掉了基础薄弱的“帽子”。

为办好每一所学校,让同一片蓝天下成长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从2014年起,宁波全面推开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将农村、薄弱学校作为重点支持目标。两年来,2800多名教师校长参加了交流。

2014年9月,鄞州区名师、宁波市音乐学科骨干教师任涌梅,从工作了多年的邱隘镇中心小学交流到相对偏远的塘溪镇中心小学任教。当时的塘溪镇中心小学音乐教育基础薄弱,不管是硬件,还是教师素养、教学规范,都与城区名校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过去两年里,任涌梅不仅带领音乐教师一起备课,亲自上公开示范课,改进听课、评课方式,指导年轻教师业务,解决年轻教师困惑,还利用自己区名师的效应,邀请专家前来作讲座。

在2015年度的全区中小学生音乐素养测试中,该校跃升至全区第5名。

象山县爵溪学校是一所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的办学基础薄弱,本地户籍学生不到全校学生数的两成。前些年,该校曾一度面临生源流失的问题。

自从东陈中学的翁宗元来到该校任校长后,从引进教师、培养教学骨干着手,大刀阔斧地开展教学改革,让学校的课程、教学都有了新面貌。“没想到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文化课成绩能够排在全县农村学校第二。”不少家长感慨万千。

据悉,推开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后,宁波将农村、薄弱学校作为重点支持目标,规定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教师,交流后服务时间不少于3年。

为了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和城镇相对薄弱的学校任教,宁波各县(市)区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政策。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校长选拔和名优教师评先评优机制。新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应有在两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的经历,其中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一般不得低于3年,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从2017年起,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评选省特级教师、县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时,被评选人也必须具备以上同等工作经历。

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和完善职称评聘机制,逐步将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时间作为申报评审教师职称的必备条件。对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交流后在农村学校中、高级岗位任职满3年的,经县(市、区)考核表现突出的,可在同一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内高聘一级。

此外,宁波市通过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并鼓励逐步提高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并进一步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边远山区和海岛学校倾斜。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关键在于师资的均衡。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段教师、校长交流工作,是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沈剑光说道。

在中国社科院、教育部等权威发布的2015年评测信息中,宁波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教育公平指数蝉联第一,全市11个县(市)区已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

5年来,宁波市重点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全市共有义务段学校653所,标准化学校创建621所,达标率超过95%,高于全省87.75%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5年建成数字化校园400多所,100%学校建有校园网,100%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开设“空中课堂”“甬上云校”等在线互动学习平台,山村、海岛的学生可以在远程网络教室里,和城里的学生同上一节名师优质课,村镇学校的教师可以和名师在线实时互动开展教研活动。


浙江教育报》2016年11月9日第2版 http://www.zjjyb.cn/jyb/zhxw/15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