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他们的国庆在苏村度过

13.10.2016  18:50

遂昌县北界小学,建校逾百年,在10月1日举行升旗仪式,这还是第一次。

上午9点,在北界小学操场,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空气里依然布满着暴雨过后的潮润,37名学生胸前飘扬着的红领巾,鲜艳凝重。

这天是北界镇山体滑坡发生后的第四天。

操场上,一个3岁的小女孩也认真地站在升旗队伍里,她是校长刘建强的女儿。北界镇苏村发生山体滑坡后,刘建强一直身处救援一线,面对女儿在电话里的不停追问,他决定让妻子带女儿来学校,在国旗下过一个特殊的国庆节,了解爸爸究竟在忙些什么。

北界小学是北界镇唯一一所小学,在校生有429名。山体滑坡发生后,刘建强和他的同事一面要不断帮助学生和家人取得联系,一面要为留校学生安排食宿,还要积极陪伴减缓受灾学生的心理压力……而今年9月,他才刚刚来北界小学报到,“和大多数人一样,原来只是在电视上看见过山体滑坡,但实际了解到苏村山体滑坡的位置距学校只有11公里,立即觉得责任重大”。

就在北界小学举行升旗仪式的同时,浙江师范大学体育教师林斌和他参加的金华军分区民安救援队,正在奔赴遂昌的路上。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却在次日凌晨3点才到达。

林斌擅长射击和柔道,早在浙师大读本科时,就学过攀岩、急救。刚到达苏村,林斌从路边穿梭的救援车辆中感受到了严峻,“几年前,我曾和朋友一起来过苏村,村子山清水秀,村中央有一条小溪,两边住着居民。这里盛产红提”。

山体滑坡过后,村子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因滑坡所裸露出的山体如一道巨大的伤疤,大小碎石像烟尘一样倾泻而下。他说,从山上滚落的泥浆和碎石将山下的马路和房屋全部淹埋,堆积的土堆有几十米高,本来一片绿色的山,如今中间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黄土坑。

此次苏村救援,林斌随“十八勇士”突击队负责去塌方现场安装边坡雷达传感器。“十八勇士”突击队,是由省军区部队11名官兵和民兵、6名“公羊队”队员及省第七地质大队技术员等组成的18人精干突击队,实时监测滑坡坡体动态情况。

为了预防二次塌方,提前知道塌方信息,他们要把边坡雷达传感器放置到山顶。但连日阴雨,登山的路土质松软,路面湿滑,乱石丛生,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耗费体力。每人轮流背传感器,还要肩背30公斤左右重的装备。林斌回忆说:“下山时,听见救援现场的广播中传来了《我爱你中国》的歌声,我想,我们的付出就是在为祖国母亲生日献礼。

10月1日一早,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一学生王成竹,顾不上回家,就赶到了北界镇。她的父母都在救援现场。

王成竹主要协助妈妈做一些问诊记录,帮患者取药。她说:“我从小在苏村长大,妈妈毕业时被分配到当时的苏村卫生院,这次山体滑坡受灾或被埋的群众有很多是她认识的。”从10月1日起,王成竹和她的父母连续3天,每天在救援现场工作近10个小时,直到4日,王成竹发烧,妈妈认为她不便去救援现场才中断。王成竹说:“这次来到灾民安置点,让我对医生这个行业有了新的认识。医生就是要在病人需要的时刻及时出现,不计得失。

事故发生后,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师顾文扬也连夜从松阳赶至北界,帮忙救治伤员,即使离开北界,也还不时地电话随访;妙高小学教师程瑞文则把足球课送到了北界小学,让学生们在体育运动中释放压抑的情绪……他们的国庆都在苏村度过。

 

浙江教育报》2016年10月12日第1版http://www.zjjyb.cn/jyb/zhxw/15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