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从协调发展到全面提升

28.12.2015  16:57

 

 

孩子喜欢烘焙,读中职今后会有更好的出路。”在今年首届浙江省暨杭州市职业教育活动周上,职业教育的现场展示赢得了不少家长的点赞。在活动现场,听完一对杭州本地母女的教育选择,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点头称赞:“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孩子的爱好,整个社会都对发展职业教育更有信心。

作为我省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缩影,“十二五”期间,我省大力推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完善教育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办好每所学校,发展各类教育,从协调发展到全面提升,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对接经济社会需求

实现协调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省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浙江制造”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为社会民生需求提供坚实保障。

对接产业转型升级。5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把提升高等教育的科研与创新能力作为建设教育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抓手,通过“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等措施,大力推进高校产学研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社会需要什么,职业教育就办什么,2010年,我省启动“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2014年,新一轮教学改革在职业学校铺开,首批35所中职学校将现代学徒制、“做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引入课堂,对接企业培养新型技能人才。与此同时,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紧锣密鼓进行起来:减少与本科院校雷同的课程,突出特色化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此外,我省率先在全国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连接起来,进行四年制“高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适应人口资源变动。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从2011年至今,我省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两轮三年行动计划,通过落实多种形式普惠性办学、提升教学质量、明确民办幼儿园补贴、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等措施,大力推进“无证园”整治,破解学前教育“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的突出问题。在关注“增量”需求的同时,针对农村中小学校生源持续减少,大量班额30人以下的自然小班学校的出现,省教育厅顺势推进农村自然小班、中小学校小班化教育,着眼于山区、海岛的小微学校,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让义务教育的“托底部分”实现特色发展,让小微学校变得小而美。

 

协调区域均衡发展

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寓教于乐的能源馆、精彩有趣的活动课程……从2011年开始,位于杭州郊区的转塘小学加速“生长”,和名校学军小学结为“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后,不仅校园环境换了个“模子”,各项排名也大变样:教师各类优质课评比、教育科研工作在杭州西湖区均名列前茅,学生体育比赛冲进全区前八。“缩小硬件和软件的差距,不同学校间孩子的差距并不大。”学军小学校长汪培新深有感悟。

在两所学校结对的那一年,全省各地更多学校和地区“携手”并进,协同发展。2011年7月11日,教育部与浙江省签订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浙江承诺,到2015年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20年全省全面实现义务教育现代化。

奠定均衡发展基础,顶层设计先行。围绕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我省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导向,通过实施农村小规模学校改造、教师集体宿舍改造、爱心营养餐、书香校园、现代远程教育、教育结对帮扶等工程以及开展“领雁工程”等一系列教师培训,致力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县(市、区)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形成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共同发展的格局。

夯实均衡发展基础,抬高教育底部。经三轮教育对口支援,全省54个县(市、区)与29个欠发达县(市、区)建立起经费、师资培养培训、教师交流、教育教学设备的对口支援关系。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爱心营养餐工程、食宿改造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等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全省实施了中小学校园安全工程、中小学校实验室和专用教室建设工程、校园饮水质量提升工程、中小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工程,全面提高了城乡学校硬件均衡化程度。2014年,省政府确定11个基础教育重点县,补短板、抬底部,从整体上提升全省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与此同时,浙江还探索“盲教育以省为主、聋教育以市为主、培智教育以县为主”的特殊教育中小学布局体系,确定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按当地普通同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10倍以上拨付,全省建有特殊教育学校84所,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5%。

2015年6月,浙江90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完成区域均衡发展任务,开始向教育现代化挺进。

 

激活各类教育活力

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一所学校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光彩,让每一位教师都找到自己的价值,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和幸福的机会。

抓管理,加强学前教育建设。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全面普及”和“所有乡镇建有等级中心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基本解决了无证幼儿园问题,建成覆盖面广、质量有保证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一支稳定、合格、专业的幼儿师资队伍。

促“选择”,义务教育特色鲜明。我省积极创建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通过强化引导,打破千校一面的现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为中小学课堂带来新气象。为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营造起温暖的“”,浙江要求学籍与连续3年高中在浙江就读的“低门槛”异地高考方案,不仅被教育界评价简单易行,更被赋予“温馨”色彩。

稳就业,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浙江职业教育成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2014年,浙江高职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居全国第一,毕业生起薪水平居全国第三;连续多年,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细分类,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潮流中,我省迈出高校分类发展的重要一步,2015年4月,我省启动第一批重点建设高校。同时,同意41所普通本科院校试点加强应用型建设。破除“千校一面”的格局,不再用“一把尺子”衡量省内大学,让每一所高校进一步理清思路与人才培养定位,不再沿着培养学术型人才这条老路走到底。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无论时光怎样流转,浙江各类教育协调、均衡的脚步不会停歇。

        《浙江教育报》12月28日1版  http://www.zjjyb.cn/jyb/yaowen/12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