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百花,引爆东艺第十届名家名剧月

20.03.2017  17:35

  3月17日、18日,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出品的《寇流兰与杜丽娘》《春香传》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作为在第十届东方名家名剧月上首个亮相的演出团体,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带来的两部作品备受瞩目。尤其是《寇流兰与杜丽娘》在半年内两度赴沪演出依旧一票难求,且掀起了更加蔚为壮观的观剧热潮,让一向挑剔的沪上观众再一次趋之若鹜。

  演出当晚,数十位沪上专家、学者及文艺界知名人士齐聚东艺,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岳美缇、舞蹈家金星、主持人曹可凡、文化学者周黎明、影视明星叶璇、上海戏曲中心总裁谷好好等悉数到场。嘉宾们一致盛赞《寇流兰与杜丽娘》是“小百花创新之路上的又一里程碑式作品”,是“将汤莎作品之精髓融会贯通的难得的精品”。岳美缇对全剧予以高度评价,尤其称赞茅威涛的“叫画”一折“演的是汤显祖的柳梦梅,不只是形式上学昆曲,有自己的思考在内”;曹可凡也认为整部剧“将西方史诗剧的表现手法与中国古典戏曲规则有机杂糅……扩大了戏剧这一地方剧种版图,在西方主流社会完成东西方跨越时空的对话”。叶璇专程从横店片场赶来上海追剧,只为亲睹《寇流兰与杜丽娘》之风采;金星没等到谢幕结束就迫不及待地赶到后台热情拥抱导演郭小男,表达自己对这部戏的由衷喜爱;嵊州戏剧小镇的领导们集体来取经,学习中外戏剧融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剧场中还有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观众,其中一位告诉记者说自己很喜欢这部戏,因为通过莎士比亚读懂了汤显祖。

  演出剧照 小百花供图

  《寇流兰与杜丽娘》系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为纪念莎士比亚与汤显祖两位戏剧大师诞辰400周年创排的大戏。这部剧是以中国传统的越剧为载体,运用全女班的表现形式,在广袤的视野与宏大的主题架构中,将汤莎二位大师的代表作融汇为一体。出于对全人类共通命题的关注,乃至不时流露的对于终极关怀的观照,使得这种跨时空跨文化的融合也不再突兀,甚至成为剧作最大的亮点之一。导演郭小男,以其对东西方戏剧真谛融会贯通的老道精致,为茅威涛和小百花量身打造了这台品象俱佳的戏剧作品,在折服了英伦、德国的戏剧大咖和观众之后,又在北京、上海刮起“小百花向大师致敬,出品巅峰劲作”的热评。

  在这部剧中,茅威涛一人分饰“寇流兰”和“柳梦梅”两个存在巨大反差的角色,再一次尝试突破越剧女小生表演的边界,她本人称之为是一次“将极致进行到底”的表演。从编、导、演各个层面都力求突破、精益求精,奠定了这部剧超高的品质。《春香传》则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后三十”时代的开篇力作,也是越剧艺术由沟通东亚文化到全面走向世界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这两部具有世界戏剧意义的越剧大戏,充分体现了小百花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

  值得关注的是,《寇流兰与杜丽娘》去年11月刚刚在上海演出过,仅仅4个月后再度赴沪观众的热情非但没有消减反而愈发高涨,戏票早在一个月前就悉数售罄;《春香传》同样票房火爆,开演前3天圆满售罄。据东艺相关负责人透露,此次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带给戏迷们完全意料之外的购票体验:以往剧团为了保证上座率往往会在开票之初自行购买部分戏票分发,而此次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全面开放售票,观众在短时间内将每场次九百余个座位的票一抢而空,以至于后期为了满足嘉宾的观看愿望,演出方不得不通过各种渠道回购戏票。据悉,元宵节后《寇流兰与杜丽娘》已没有余票,随着演出进入倒计时,前来向团长茅威涛索要戏票的朋友越来越多,一向既会“撩妹”又能“耍帅”的茅毛这次也是一筹莫展,最后还是戏迷从黄牛手中高价买来戏票赠送给偶像才解决燃眉之急。这在当下戏曲院团的票务销售中是绝无仅有的,不仅标志着《寇流兰与杜丽娘》和《春香传》两部剧在艺术与商业上的巨大双赢,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广大观众对浙百品牌与郭小男作品的双重认可。

  多年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始终秉承“继承经典、展示经典、发展经典、创造经典”的创作理念,尤其是后15年更将创新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有人因此给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贴上了“先锋”“创新”的标签,也有质疑的声音存在,但正如文化学者周黎明所说,“所有的质疑换一个角度都是称赞,因为这恰好说明越剧的各种可能性在被充分尝试着”。在创新路上砥砺前行,小百花在创作了一批“当代新经典”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支持越剧创新的观众,他们紧紧追逐着小百花前进的步伐,因为他们深深地理解小百花在拓宽越剧表现疆界、提升越剧文化品格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劳与汗水,懂得“创新”对于越剧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走进剧场欣赏小百花的戏,已经成为他们在繁忙工作之余的一种生活方式。小百花在不断推陈出新为观众奉献一道道精神大餐的同时,更在无形中重塑观众对于越剧艺术的认知,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戏剧与生活的关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的落成将全面开启越剧发展的新纪元,让《寇流兰与杜丽娘》《春香传》这类符合当代观众审美诉求的剧目有更加坚实的成长土壤,让“游西湖,喝龙井,看小百花”这一时尚的生活方式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