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四项目获2015国家科学技术奖

11.01.2016  09:07

  中新浙江网1月8日电(见习记者  李苑露)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其中,来自浙江大学的4项科研成果获奖。这些科研成果走向了国际标准的前沿,在国际上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徐世烺课题组的“混凝土结构裂缝扩展过程双K断裂理论及控裂性能提升基础研究”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该课题组经过30多年的研究,在国际上创造性地建立了以“双K断裂理论”为核心的断裂力学理论,不但可以描述裂缝导致的失稳状态,也可以准确判断裂缝何时开始稳定扩展。相较以前只能表述裂缝单一临界状态的理论,突破了一定局限性。

    截止目前,该理论在乌江东风拱坝、长江三峡二期三期工程、南水北调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中获得成功应用。在国际上,双K理论也逐渐成为标准。

    “要成为国际标准,必须进行相应的充足的国际循环实验。”徐世烺介绍,目前围绕双K理论提出的研究和分析方法,中国、印度、德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承担了不同的实验任务。

    在农业方面,浙江大学教授何勇及其团队的“植物-环境信息快速感知与物联网实时监控技术及装备”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团队攻克了农田信息快速感知、稳定传输和精准管控三大关键技术难题。

    如今,其开发的系统及设备已实现了产业化,部分产品出口美国、越南、孟加拉国等国家。近三年,在浙江、北京、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在医学领域,也有着不一般的成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创新团队”得到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的殊荣,该团队在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让中国该研究的国际学术地位极大提升,一批原创性研究成果也位居国际“领先”。

    “通过我们的研究方法,病人的复发率在无血缘供者移植中降低了20%,领先于国际移植组织数据。”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的黄河教授自豪地说,今日,他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他看来,如今中国的卫生医疗事业

        已逐渐从“跟跑”到“并跑”,逐渐走向“领跑”。他认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因素让中国对优质医疗技术需求非常迫切,近年很多科研人员从海外回来,已经在医学基础研究上取得很多进步。临床医疗技术水平也已经有了质的提高,多个领域的新技术走向国际前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