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浙江医改做了哪些事?药品采购价平均降60%

14.01.2016  16:11
城市居民希冀挂号不用排队,乡村居民期盼家门口有名医坐诊,偏远海岛居民渴望减少就医奔波……1月13日召开的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回望“十二五”卫生计生工作,哪些措施回应民生关切,“看病难、看病贵”是否缓解?

  浙江日报-浙江新闻记者许雅文通讯员林莉

   好医生下乡来

  无论是“一床难求”,还是“一号难求”,“看病难”本质上是优质医疗资源短缺。我省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让好医生沉下去。

  截至目前,122家县级医院分别与省市级三级医院建立紧密型合作办医关系,城市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大医院的医生来到基层医院,和当地医生一起开设门诊、巡查病房、开展手术,让老百姓不用去大城市也能挂专家号,享名医会诊。与此同时,县级医疗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向乡镇延伸,带动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让老百姓离好医生又近了一步。

  优质医疗资源逐级下沉,背后是机制的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是我省长期的战略重点。“双下沉、两提升”工程,把卫生人才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等发展要素引向基层,努力为基层“输血”;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在人才、绩效工资和考核、基本药物、标准化建设、规范化服务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

  省卫计委主任杨敬介绍,如今在杭州的省级医院,除了两家医院的门急诊量略有增长,其他的都已负增长。大医院门急诊量的下降,有力地说明了“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取得了效果。

   小病首诊在社区

  从数据可以看出短板。“十二五”期间,我省城乡居民社区门诊就诊比例总体不到50%;基层机构实际开放床位比2010年减少了8.4%;50%以上的中心镇卫生院不能开展外科和妇产科手术等。

  一面是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一面是基层医院门可罗雀,打破这种就医困境,势必开展分级诊疗缓解“看病难”。

  杨敬介绍,以城市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为契机,我省7个市、47个县(市、区)已启动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积极构建“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模式。试点地区县域就诊率同比上升3.0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比例同比增加3.02%,部分地区县域内就诊率已达90%。

  差异化医保支付、基层医药保障,基层服务能力提升,转诊通道畅通等,正在让首诊在基层医院成为老百姓的自主选择。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特别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从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向促进和保障人民健康转变。

  2015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全省规范签约人数达到710万人,让责任医生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平价药让利于民

  破除长期受诟病的以药补医,患者看病就医的药费应声而落,大处方、乱开药情况有所改善,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难题。

  记者获悉,“十二五”时期,我省药品采购价格平均降幅达60%,并率先实现以药品零差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医药费用增长幅度趋缓。卫生总费用中,个人现金支出的比例从2010年的38.54%,下降到2014年的33.84%,群众医疗费用负担进一步减轻。

  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机制的意见》后,去年7月起在杭州、宁波、温州、绍兴4个市和省级医院开展试点。通过改革,探索建立药品分类采购、医保支付标准和药品集中采购监管新机制,构建全省统一的网上药品采购交易平台。目前,宁波、绍兴已实施药品采购新机制,药品采购价格有较大幅度下降。

   智慧医疗到身边

  让偏远小城镇患者通过远程会诊,享受大城市的优质医疗服务;让省、市、县(区)三级医院实现检验和检查结果的互认、健康档案数据实时调阅,使百姓异地就诊、异地医保不犯难。快步而来的浙江智慧医疗,正将蓝图变成现实。

  对于舟山海岛居民来说,出岛看病坐船乘车费时费力。如今,互联网给医院插上了翅膀,“飞”到了百姓家门口。2015年7月30日,舟山群岛网络医院正式上线启用。看病问诊无需到医院排队,只需通过视频就能约到三甲医院的专家名医,临床会诊、心电诊断、医学影像检查等也能在海岛上完成。

  目前,杭州智慧医疗已实现“全人群”受益、“全自助”服务、“全覆盖”结算、“全城通”应用的目标。2015年11月底,“杭州智慧医疗”医护版上线应用,内外互联、医患互动。“智慧医疗”手机APP累计服务33万余人次。

  因互联网改变的就医方式,给人们带来便利。2016年,“智慧医疗”仍是卫生计生工作的重点,将加快传统就医流程信息化改造,推动影像、检验、心电、病理和远程会诊等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并探索建立全省妇幼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和剩余登记办证服务平台。

  据浙江日报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吴红梅)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