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大代表为台州制造业转型建言献策

26.01.2016  11:14

  中新浙江网1月25日电(见习记者 吴雨辰)“如果台州是一艘大海中航行的船,金融是压仓室、稳定器,人才和科技创新驱动以及政务环境是引擎,法制和信誉是罗盘。如果这几个方面能够做好,台州在大海上就能乘风破浪。”此间召开的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台州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兵如此说道。

  “十三五”时期,是浙江省强化创新驱动、推进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期,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期。可以说,是面对充满重大战略机遇和诸多严峻挑战的转型时代。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台州作为浙江制造业的传统大市,实体经济在新时期的转型升级堪称重中之重。

  “台州在制造业方面应该有很好的优势和基础。但目前为止,随着形势的变化,总体来说,还缺乏一批能撑起一片天的大佬企业、标杆企业。”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瞿素芬认为,台州的经济想要腾飞,政府首先应该多给点“阳光”和“雨露”,培育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同时,鼓励一批现代企业加速与互联网深度融合,通过智能智造,提升台州制造业,促进台州经济转型升级。

  在张兵看来,加快打造先进制造基地,再创民营经济的新辉煌,更是台州的重要历史任务。他认为,台州民企要想在“十三五”期间再创新辉煌,需要通过民企+创新驱动、民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民企+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才供给、政务改革环境、金融要素问题等也是台州需要加强的方面。

  对于转型之中的具体操作,浙江省人大代表、台州市市委书记王昌荣提出,建设、改革和发展理念,都要通过落实到具体项目来实现。

  “项目可以倒逼改革,项目可以创新载体,项目可以承载协调发展,项目也能够推动开放发展。台州‘十三五’要再创新辉煌,要把对项目建设的重视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王荣昌觉得,“早谋划,真支持,重落地”三个方法,是更好建设项目的关键。他还提出,台州要注重招商和民企的引进。特别是台商的回归潜力巨大,要注重台商的培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