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科技考古技术 留住云冈石窟真容

25.03.2017  21:07

  3月24日,浙大联合云冈石窟研究院等多家机构创立的数字云冈联合实验室召集相关领域十余位专家齐聚杭州,探索如何更好地把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云冈石窟文物永久保存在数字化世界。

  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我国四大石窟之一,被称为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依托高精度的测绘、扫描和数字化重建技术,人们现在已经获得永久保存云冈石窟珍贵文物及历史档案的方法。数字云冈联合实验室旨在引进更多新技术、新模式、新团队,提升石窟文物数字化技术水平,探索文物数字资源的合理利用途径。

  浙大文化遗传研究院的科技考古团队代表了国内该领域的领先水平,从青藏高原的壁画到沉眠千年的古船,用数字化手段为大量珍贵文物永远留住真容。

  数字云冈联合实验室的其他发起创立单位还有云冈石窟研究院、武汉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大同市勘察测绘院、山西云冈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

  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李志荣说,各方将以联合实验室为依托,共同申请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加强学术交流,相互推荐和聘请兼职教授、兼职研究员,共享科研技术成果。联合实验室还为各方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为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石窟体量巨大、浮雕细节繁多,数据采集、处理、管理、展示均十分困难。”浙大文化遗传研究院副教授刁常宇说,开发适用于大型石窟海量模型技术、装备与工艺流程,是联合实验室接下来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联合实验室还将研制石窟文物数字化标准规范、建设包括数据储存和虚拟展示等功能的云冈石窟大数据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