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妇院朱依敏医师昨天一早被一群女人包围

07.07.2016  18:06

最大的63岁,最小的47岁

她们都是想再生孩子的

61岁,她冒着生命危险产下一子》后续

昨天下午4点,浙大妇院生殖内分泌科门诊,有的医生半天门诊已看到70多号。

昨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很多医护人员都在议论同一件事,“早上主任被一大群50后大姐‘包围’了。”他们口中的主任叫朱依敏,是浙江省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昨天上午是她专家门诊时间,号子早在上个星期就被抢光了。

当时,大概8点刚过,我刚走到诊区(生殖内分泌门诊),还没来得及进诊室,一下子就涌上来一帮人,看上去年纪都有点大了。”朱依敏主任说,“我还以为怎么了,门诊护士台的护士长跑过来跟我说,这些人一大早就来了,都是看了你们的报道(指的是快报7月6日A03版《61岁,她冒着生命危险产下一子》)来的,个个都说也要来试一试。有几个还坚定地说,那个人60多了还能生,她才五十多岁肯定也可以。

几分钟后,朱主任从人群中“”出来,因为病人正等着她。她吩咐护士长尽量劝大家放弃生育的念头,经过半个多小时劝说,最后还是给其中6个人加了号,最大63岁,最小的47岁。

据统计,2008年至今,浙大妇院生殖内分泌科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患者中,男性最大的是67岁,宝宝成功出生的是57岁;女性年纪最大的是52岁,成功怀孕的是51岁,顺利分娩的是46岁。

女儿在读博士一直不肯生孩子

63岁大妈想自己再生一个

其实前一天下午,我们就在说了,觉得明天门诊肯定会来一拨超高龄的人。一个月前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那时是因为印度一位七十多岁老太太怀孕生子的事。没想到的是,这次人来得这么多,有十多个。”浙大妇院生殖内分泌科毛英姿医师说,昨天她看门诊,临时接待了其中两个超高龄的大妈,一个63岁,一个53岁。

大概是八点十来分的样子,我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人站在诊室门口,个子不高,一米五几的样子,微胖,一眼看上去就是可以当奶奶的年纪了。我以为她是陪人来看病,就告诉她,家属不要进来。结果,她拿出病历本说,是她自己看病。我一看病历本,1953年出生的,这么大年纪,生孩子肯定不行的,就很直接地拒绝了她。

被毛医师拒绝后,大妈有些为难:“本来我也没这个想法,但我女儿30岁了,因为在读博士一直不肯生孩子,我催了很久都没动静。我看着着急啊。后来觉得催女儿也没用,还不如自己生一个。

五六分钟后,毛医师刚把63岁的大妈劝走,紧跟着来了一个53岁的阿姨,瘦瘦小小的,身高一米五左右,和63岁的大妈不同,她是再婚的,虽然夫妻俩都有各自的孩子,但没有他们共同的孩子。毛医师说:“她的心情我能理解,年纪也相对较轻,但她已经绝经一年了,是不可能再有生育能力。45岁以上的女性,我们就已经不建议借助辅助生殖技术怀孕了,更何况是50岁以上的?

昨天上午,朱依敏主任临时加号接诊的两个相对较为年轻,一个46岁,一个41岁,都已经有一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18岁。朱主任说,从理论上说,她是不主张她们继续生育,但由于她们的愿望过于强烈,便给她们开了检查单,建议先查一查。“对待这些人,很多时候光和她们说是说不通,只能借助检查结果让她们放弃。”朱主任说,有一个人,她印象非常深刻。

她,53岁,杭州人,自从去年10月“全面二孩”消息传出来以后,她就开始准备生二胎,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她要生二胎的理由很简单——女儿去省外读大学,她一个人在家闲着没事做。为了生二胎,她把浙大妇院生殖内分泌科所有的专家门诊都看了个遍,但没有一个人建议她生。

她非常执着,不管我们怎么解释,她都听不进去,每次门诊还会带一大堆文献资料给我们看,来反驳我们的意见。”朱主任说,后来,实在没办法,朱主任只好建议她先监测一下排卵。第一个月,卵泡完全没有发起来,可她还不死心,要再试一次。又试了一个月,结果比第一个月还差。连续两个月的失败,她总算放弃了生二胎的念头。

原标题: 浙大妇院朱依敏医师昨天一早被一群女人包围 作者: 网络编辑:丁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