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城市学院:打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组合拳”

21.03.2016  15:50

工程学院,9月将参加世界大学生F1方程式汽车大赛的比赛用车经过前期设计、安装,目前已经整车成型正在道路调试;创意与设计学院,为杭州G20定制的青瓷作品,已经师生共同设计完成并选送相关部门;法学院,受杭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托,学生组织的全市消费情况调研活动正在启动……

走进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扑面而来的是,各类指向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的风生水起。作为一所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生的独立学院,自1999年办学以来,浙大城市学院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旨归,充分发挥产学融合机制创新、教育模式改革、多元平台驱动等组合优势,在应用型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开放办学:“走出去”与“请进来

不久前,由创意与设计学院李游、张帆工作室和天堂伞集团公司联合设计开发的“竹语”系列文化礼品伞两个产品,首次获得国际IF工业产品设计大奖和红点设计大奖。这两个被誉为“设计界奥斯卡”的国际设计大奖“花落”浙大城院其实并不意外。学院副院长杨程教授说,院内教师成立了28个创意工作室,吸纳了500余名学生进行各类基于项目的创意实践学习。像这样“走出去”与企业联合研究开发项目,在全国乃至全球拿到各类创意大奖的工作室,不在少数。这些产学研紧密对接的工作室使得分院成为校内创新人才孵化基地。

和创意与设计学院一样,浙大城院的多个分院都拥有以产学合作、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师工作室。比如,工程学院以机械系主任孙树礼领衔的“睿鹰”车队工作室、计算学院与Google公司合作的吴明晖应用开发工作室、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杭州市电力电子节能创新名师工作室、法学院的法务工作室等。以法学院为例,工作室师生凭借各自的专业和理论优势,主持多项政府创新管理重大课题,为政府决策拟定方案,如主持杭州户外广告设施管理条例的修订,主持省、市旅游条例的制定,参与杭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方案研究等,还与政府部门共建应用型研究机构,如浙江省法学会旅游法学研究会。从共同承担项目,参与政策拟定到共建研究机构,学校“走出去”服务地方的能力也显著提高,日益形成了产学融合互动的局面,最新成果也能辐射反馈到校内人才培养环节。

走出去”仅仅只是开放办学的一方面,多年来,浙大城院在盘活资源、借力政府企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请进来”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成为促进内涵发展的又一个突破口。据了解,学院建立之初,杭州市政府即牵头专门成立了浙大城院产学研合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包括杭州市20多个部委局办,联合设立了“杭州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杭州城市会展研究发展中心”等30多个政校合作平台。

同时,学院设立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产学研融合,先后建立了250余家产学研基地,每年举办校企合作论坛,迄今已聘请了近百名双师型教师和校外创业导师、实践指导导师、创业顾问。

产学融合:教育模式的转型升级

为了适应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办学格局,学院目前已逐步构建起“按社会需求设专业,按学科打基础,按就业设模块,使学生横向可转移、纵向可提升”的本科培养体系,同时在教育模式的转型升级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各分院各专业逐步建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确保人才培养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和用人单位需要。法学院法学专业根据社会对法律职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设置城市治理、企业法务、政府法务和司法法务的复合交叉培养体系,28门实务交叉课程强化其对应职业的城市治理技能,组建80余人的实务导师团,参与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真正实现职业化法律教育。

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在实践性较强的18门课程教学中实行校企双师制,请业界资深工程师参与教学,与合作企业共同承担课堂教学、实践指导,共同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其中业界导师承担的讲座、实践指导的课时达到实践类课程总学时的20%;商学院资产评估专业有40%的教师拥有注册资产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金融理财师、注册会计师等执业资格证书,聘请校外实务导师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学生,包括授课、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计算学院组织教师积极参与Google支持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在全省率先建设“Android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特色课程,由教师开发的“智能终端与移动应用开发”“Android UI设计”“App Inventor -零基础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Google ADK 的互动编程与应用原型开发训练”“物联网移动应用”等5门课程被评为Google精品课程。自2013级起,计算学院还专门设立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专业方向。

以应用为导向的教育模式的转型升级,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一批实践能力强、会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迅速成长起来。大四学生沈碧溪就是其中之一。开发相关APP建立预约上门取垃圾的机制,垃圾公司的后台可以自动将“订单”发派给不同的垃圾快递员,快递员上各家各户去收取已经打包好的垃圾,沈碧溪的这个想法,最后形成《垃圾“快递员”,拾荒者的另一种职业选择》方案,申报2015“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一举夺得了最高奖项——环境类“金点子”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