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三位一体”招生面试

23.06.2015  13:22

  350∶4014!这组数据说明了浙大“三位一体”招生的火爆。“三位一体”招生总计划数350人,但来报名的考生就有4014人。
  此次综合能力测试包括初试和复试。初试是笔试,采用了全选择题的选拔试卷;复试则为面试,面试考官都是牛人和大咖教授,还有外籍专家。
  在端午假期的最后一天,6月22日,浙大召开了“三位一体”招生选拔分析发布会。怎么考?考什么?大咖教授如何淘汰学生?

   面试
   不满意题目,可抽签2次换题

  一直以来,自主招生考试中,面试是重头戏。此次浙大按招生计划数的1:3比例,共有1024人获得入围专业复试的资格。
  据说,浙大“三位一体”招生没有题库,考官的自主性很大,每个考官要问的问题,谁都不知道。
  面试考官之一,浙大公共管理学院郎友兴教授说,该学院的面试题分为集体的和个人的,关于个人的问题,有两次抽签机会,若考生第一次抽到的题目并不满意,可以有第二次机会进行更换。
  “针对填报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我们会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战争可能吗?学生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有的学生中规中矩,我们大致能看出他们知识的来源。”郎教授坦言,从什么角度切入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我们特别引导学生,不要用对和错的思维。我们在讨论中考察他们的逻辑性,对问题的分析角度。任何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那么, 面试中提一些问题,考官们能从中看出什么呢?
  以前的考试看不见考生的人,也摸不着考生的素质,所以无法判断该考生是否具备做医生的潜质。这对医学院的教授们来说很苦恼。
  而现在这样的选拔方式很灵活,通过问一些问题,考察他和亲友之间的沟通状况,就能得到想要的答案了。“一个人如果和家人都很难沟通,那很难成为一名好医生。”浙大医学院教授沈华浩说,我们很强调沟通能力,也很重视考生的关爱、怜悯之心。
  再看看医学院的题目:
  你对自己的性格特征描述?
  有一个病人生命垂危,家属已签字放弃治疗,于是护士拔掉了氧气罩,病人死亡。请问家属和病人是否涉及犯法?(这是学界、法律上都还在争论的问题)
  你7点40起床,要去参加8点的考试,但你发现室友发烧了,送他去医院还是去参加考试?
  有没有参加什么公益活动?……

   趋势
   招生规模明年有望再增

  今年,浙大扩大了“三位一体”招生名额,从去年100人增加至350人。这种多元化的招生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向社会传递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另一方面,院系专业乐于通过这一模式招收到热爱专业并且有专业潜力的好学生。
  正如医学院沈华浩教授所言,“做医生这个职业,不是一下子就能决定的,是一个长期的培养和熏陶的过程,如果孩子们一开始对做医生有坚定的信心,那他将来必定会成为一个好医生。”
  教授们就是希望通过“三位一体”招生找到这些专业兴趣浓厚的学生。
  “从前高考是过独木桥,过独木桥有很多风险,现在桥更宽了,更稳当了,风险会小了。而且,考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就读。”航空航天学院邵雪明教授如是说。
  不过,真正让教授们吃下定心丸的是,生源质量不错。
  “去年通过”三位一体“招生录取进来的学生,我们进行了一年的学习表现跟踪,他们与所在大类或专业的其他学生总体学习情况没有明显差异。”浙大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教授透露。
  以航天航空学院为例,去年入学的10名学生,其高考成绩要略低于浙大的投档线,但跟踪下来,发现这些学生这一年来的平均绩点并不低。
  毫无疑问,“三位一体”招生获得了社会认可。为此,陆国栋表示,2016年,浙大的“三位一体”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但具体增加多少计划,现在还不能确定。就浙大本身而言,希望计划数能扩大一倍。

   延伸
   建议不要参加考前辅导班

  除了浙大,还有复旦、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在浙江均推出了“三位一体”招生计划,而且“三位一体”自主招生的规模逐年扩大,而社会上也开始出现一些所谓的“考前辅导班”。那么,考生应该去上这些所谓的“保过班”吗?
  郎友兴教授说,有面试肯定有培训市场,而且会越来越大,培训一定是模式化的,开头怎么讲,结语怎么样,真正有水平的教授不喜欢模式化的学生,比如有些学生的自我介绍是背出来的,被打断之后就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讲。
  “培训机构把一个平时表现30分的学生,培训到能考50分是有可能的。但是把一个70分的学生培养到90分甚至更高,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我们恰恰是想找到最优秀最好的学生。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上辅导班没有任何助益。”邵雪明教授说,浙大不会把“三位一体”考试变成应试模式,基本素质决定面试成绩。
  对此,陆国栋表示,浙江大学声明不予任何机构开设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而且建议学生也不要去报名参加这些辅导班。“三位一体”的选拔主要是考平时的积累,考试形式、试题年年在变,当然没有统一题库。关键还是看学生的个人素养。是一种“不用准备”的选拔。

   应对
   考生要提出自己的想法

  虽然是一场不用准备的考试,但是考生如何在这场考试中胜出呢?听一听考官们怎么说?
  “在高中阶段除了注重学业以外,也要注重全面素质,这才是最好的准备。”邵雪明教授说。
  陆国栋说,比如一分半钟的自我介绍,有两个要点,第一点在于要把握“度”,不能讲得太少,不够1分半,也不能讲得太多,超出规定时间;第二点,要“言之有物”,不能没有内容。希望考生能扩宽背景知识面,看问题的角度上更加灵活,考官更加喜欢善于提出自己想法的考生。(本站编辑 刘娟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