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大推第二专业选课 1400门课被一抢而空

09.10.2015  11:54

    对浙江工商大学大二的黄同学来说,这将是非常忙碌的一个学期。

    除了本专业汉语言文学的二十几节课,他还选了十节日语辅修课。这样算下来,他每天平均要上6节课。而且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7:30,他都要和日语专业的学生一起上早自习。

    像黄同学这样在本专业外再修读一门辅修或第二专业的学生不在少数。国庆假期前,浙商大刚刚结束了辅修和第二专业的选课,1400多门课被一抢而空。

    浙商大教务处副处长华就昆说,现在复合型人才备受欢迎,加上就业形势不乐观,所以高校也越来越支持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修读其他专业,跨专业学习成为高校的常态。

    选商科、外语最多

    实际能坚持到底的少

    据浙商大教务处王金萍老师介绍,浙商大的学生可通过辅修和第二专业两种途径,来修读本专业以外的课程。

    辅修,只需要修读某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完成28到30个学分,即可拿到辅修证;第二专业需要修满50到55个学分,并撰写毕业论文,通过论文答辩。这样,学生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上会标注本专业和第二专业两个专业名。

    在浙商大,学生选择最多的还是学校的优势专业:财会和金融。

    钱报记者了解到,财会、经贸、金融类专业,在浙江省其他高校也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除此之外,语言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因为适用的范围比较广,所以选择语言的人也不少。浙大一位辅修英语的学生解释说,“主要是怕毕业的时候退化得太厉害。

    兴趣爱好、职业规划、跨专业考研等,是学生们选择辅修和第二专业的主要原因。华就昆说,有的学生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遵循了父母的意愿,进大学后再修读一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皆大欢喜。

    当然也有同学认为,不少人只是出于“从众”的心理,“学校出了辅修通知,就算之前没想过,看同学们都报了,也跟着报一下。

    虽然每学期都有不少学生修读辅修和第二专业,但真正能坚持下来并取得证书的并不多。浙商大2014年和2015年第二专业的毕业人数,分别是72人和109人。王金萍观察到,一开始总是有很多学生选,越到后来读的人越少。

    课程多,学业压力大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辅修和第二专业的课程经常安排在晚上和周末,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尤其是第二专业,要想修读成功,必须在学习上付出其他学生双倍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浙江大学的学生来说,跨校区上课是另一大阻碍。

    盛同学是浙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四学生,辅修了法学。大三,他从紫金港校区搬到了西溪校区。所以这两年,他经常在两个校区之间奔波,上课非常费时费力。盛同学说,他所认识的同学中,坚持下来的比放弃的少。

    不过,就算没有坚持到最后,所修的学分并不会白白浪费。华就昆说,在浙商大,如果中途放弃,辅修和第二专业的学分,可以转换成选修课的学分。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陈国利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