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乐”行者——记省经信委派驻衢州航埠镇农村指导员陶健

22.10.2014  19:02

     

                  衢州航埠,一个位于钱塘江上游的小镇。房屋错落,乡间小径将所属行政村贯穿成片,柑橘林点缀其中。偶至江边,微风甘甜,群山抱着一江静水,目光轻触水面惊起一行白鹭。

作为航埠镇的农村指导员,两年间,陶健已数不清看过几次如斯景色。那房屋是他相熟的村民家庭,其中的贫困家庭更是如数家珍;那小径,他几乎每天都在行走,不是去解决问题,就是在去解决问题的路上;那柑橘林,是他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灵感所在。

在与陶健交谈的时间里,记者感受最为良多的是陶健对工作如火的热情和发自肺腑的快乐。带着下乡的坚定决心和对“第二故乡”的孺慕之情,陶健把自己的根扎到了航埠乡村的泥土中。他为这片土地洒下了汗水,同时也收获了这片土地所回馈的快乐与满足。

 

早一点,再早一点

托尔斯泰曾写道:“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用这句话来形容航埠乡村的贫困户情况再贴切不过。幸福的村民都拥有稳定的家庭和经济来源,但当疾病和灾祸降临,一切都灰飞烟灭。

所有贫困户中,最令陶健动容的就是横源塘村的李娜娜一家。这位老人的三个儿子相继去世,唯一在世的小儿子又不幸患上骨癌。陶健了解到情况时,病人病情已恶化,而当他筹措到资金和物品送去时,病人已不省人事。事虽已过近两年,陶健却仍不时自问:“如果早一点帮他们,结果会不会不同?

李娜娜的例子让陶健领悟到,扶贫必须及时。原本就几乎天天奔走于各村的他加大了调研力度,希望扶贫能早一点,再早一点。

与李娜娜相比,河东村村民郑根才显然幸运得多。跟随着陶健的脚步,记者来到了他的家中。一看见陶健,郑根才马上走到门口,微笑着招呼他。陶健笑着与他搭肩膀聊天,是彼此相熟已久的样子。记者看到他的家正在整修,一些木料堆放在楼层间。陶健说:“他家屋子以前漏风漏雨,连屋顶都没有。

原来,郑根才家中贫困,家中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经济入不敷出,家中的老房子一住就是20年。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在郑根才被诊断出肺癌后便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陶健了解情况后,迅速为他申请了大病补助,并联系征用了他的土地,拿到了一笔征地款。有了钱,郑根才做了手术,已逐步恢复健康,而他的房子也终于得到修葺。记者看到,房子的窗户已经装上了玻璃,而顶上是红艳艳、平整的瓦片屋顶。

760多个日子里,陶健看到太多被疾病和灾祸侵袭后的不堪,这也促使他尽己所能地为村民解决眼前的难事。他为村民翁卸良的大病补贴资金“软磨硬泡”过,也为落实白血病女孩的医疗资金操碎了心……在省经信委规定结对7个村次的基础上,他将范围扩大至19个村次,筹集资金达34.5万元,帮扶了220余人。也许,在这些人的心里,陶健正如郑根才家中的新屋顶,遮挡的不仅有风雨,还有灾难,守护的不仅有家具,还有希望。

 

音乐,是珍贵的财富

陶健说,在做农村指导员期间,有两件事曾让他落泪。一个是李娜娜的遭遇,还有一个是发生在静水小学的师生临别场面。如果说前者是不忍、同情的泪水,那么后者则是感动、喜悦的泪水。

陶健提到的静水小学是一所希望小学,也是省经信委的帮扶对象。走进校门时,记者有些难以相信眼前是一所希望小学。锃亮整洁的两栋教学楼,干净宽阔的塑胶跑道,教学设备是多媒体一体化,与印象中构造简单、硬件缺乏的希望小学相去甚远。阳光照射下的陶健眼神有一些眉飞色舞:“我来的时候,发现其他方面都不差,唯独音乐教育不完善。也许有人认为音乐不那么重要,但在我看来,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对于孩子来说是很珍贵的财富,不能轻视。

要学就先要有老师。“我想,我们也可以不仅是寻求帮助,因为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教育平台。什么机构需要教育平台?我想到了高校。”于是,陶健联系上了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让一批学生到静水小学教课,教学的重点在声乐、舞蹈和铜管乐上。

活动效果出乎意料得好。陶健给记者看了当时的照片,镜头中,孩子们有的在跟随琴声歌唱,有的认真地在辨认五线谱,有的摆出舞蹈姿势灿烂微笑,还有的鼓着腮帮在吹萨克斯。孩子们自由地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吞吐着专属于艺术的养料,初出茅庐的老师们也在娓娓叙述中真正有了“教书育人”的收获。活动结束后,师生们依依惜别,有的孩子完全不顾父母的催促,一边紧紧抱住老师不放,一边大喊:“老师别走!”“这个场面带来的感动,我至今难忘。”陶健说。

除了老师,陶健还联系了省“乐创会”慈善组织,得到了一架钢琴的捐赠。同时,他记录、制作贫困学生调查表,联系企事业单位助学,两三个月内募集善款17万元,资助了航埠镇19个村的61名在校生。记者翻看当时的一幅幅相片,尽管这都是他全力促成的活动,可陶健几乎不曾出现,只有其中的两张相片记录了他的侧影和背影。一张是他在与老师交谈,另一张照片中,他只是站在一群人里,满脸欣慰的笑意。

 

健康是头等大事

扶贫两年,陶健越来越能找到更贴近村民的问题。“我注意到,村民的医疗观念很差,有小病就扛着,扛不住了才去医院,结果一查就是大病。灾祸无法预料,但疾病可以预防。”陶健对记者说。但他也太明白村民就医的不便:去医院路途遥远,挂号更是费时费力,自然的,更关键还有费用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陶健有了“送医进村”的思路。他与衢州市人民医院的骨质疏松专科医生杨红斌达成合作,把这个留美博士后送到了乡镇卫生所。然而,这项利民措施开展之初,遭受了意想不到的阻碍。“村民觉得,下乡来的医生不会是好医生,敷衍了事而已。”想起当时的情景,陶健爽朗地笑了,“后来,他们全都特地过来找杨医生看。”陶健是怎么做到的?其实,他什么都没做。

陶健坚信,“疗效是最好的宣传”。果不其然,当杨医生治好了困扰孙家村会计王本祥12年的手臂酸麻无力问题,村民们纷涌而至。“王本祥的肘关节是老毛病了,因为手臂酸、胀、麻,根本无法劳动,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柯城医院他去了3次,市中医院去了4次,医生都说此病难愈。结果,杨博士给他配了中药内服外敷,3个月手臂就痊愈了。重点是,每天的药费只有2块钱。”陶健的眼中闪着结晶般的光彩,“能让村民摆脱病痛,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高兴!

陶健此举不但大大解决了村民健康之虞,也促进了村级医疗机构的开展。莫家村的王医生说:“希望像杨博士这样的医生多来乡镇,也能有人来乡镇医院看病了。”更重要的是,“送医进村”更给村民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健康课,让他们知道了“小病不抗,大病不拖”。

 

集体经济壮大农村

提到扶贫,一句话就不得不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陶健自然是懂得的。“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在于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这也是有效推进未来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陶健说。

在他看来,航埠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令人堪忧的,绝大多数村庄的集体资产基本处于“0”状况。对此,陶健走遍周边县市,想了一个又一个的办法。

起初,他想到组织村民为森马集团做服装生产来料加工,并邀请了相关人员前来调研、探讨。之后,他又想过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拜访了方回春堂、万承志堂,并研究了家禽、牲畜及驯鹿养殖等技术。“在我的畅想里,这里一片生机勃勃的种植园里,树在生长,鸡在树下吃食;那里一片鹿场,可以出售鹿茸,还可以开发旅游观光,多么美妙。

但由于前景不理想等原因,这些想法进行得并不顺利,这也迫使陶健发散思维,放宽目光,将注意力放到了传统产业——柑橘种植上。“航埠很多人在种柑橘,但是疏于管理,一直没有成为有效的经济来源。”陶健积极联系省经信委,在2014年的5月份,省经信委代表帮扶团组对柯城区65个帮扶对象村的50个村干部进行了培训,内容包括《柑橘品种改良与新技术》、《农村产业发展》等,大受农民欢迎。有几个村干部听得热血澎湃,激动地对陶健说:“陶书记,这次培训真是比什么都有用!”这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为发展扶贫地区的村级集体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

很快,陶健就将结束农村指导员的工作了。但是,他却觉得还有那么多事没有做。他想建立一个农村经济合作社,给农产品销售“一条龙”的专业服务;他想将苦心洽谈的中节能光伏农业大棚电站项目继续下去;他想将下河东村的村容村貌彻底整治,规划建设“居民小区”式新型村庄;他想看到三十六亩村那条宽6.5米、长1120米的村中大道建成的样子;他还惦记着西果园村未完的路灯项目……因为做这些事是如此快乐,所以要离开时才如此不舍。

在2013年7月的一次采访中,陶健曾说:“我希望在有限的两年里,尽可能多为衢州做点事。”就为多做那么点事,陶健一周七天无休走在村中田头,他的那辆用来走访调研的车仅4个月就多了1.5万公里路程,足足能绕西湖跑1000圈。而这些数字与陶健的笑容互相映衬,也让记者再次读到了陶健做扶贫工作最大的动力——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