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百余场系列活动纪念第十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

12.06.2016  21:32

  昨天是第十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江苏主会场系列活动昨天在常州“运河五号”创意园区拉开帷幕,全省共举办130余场系列活动。

  江南古镇将联合申报世遗

  记者在启动仪式上获悉,我省“十三五”期间将新增100处以上的省级文保单位。

  根据规划,我省在“十三五”期间将报请省政府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处以上;完成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100处以上;完成100项红色遗产、名人故居、古民居和一批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保护与展示提升工程,并向社会开放;支持行业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新增100座博物馆,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完成海上丝绸之路、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准备工作,推进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

  省文化厅副厅长龚良表示,让文化遗产融入、滋养现代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需要我们在保护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利用,通过诸如博物馆展览、创意产业嫁接、文创产品开发等方式,使传统文化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在人们的生活中实现传承延续。

  南京市文广新局在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走进一座城——南京城墙申遗历程展》《刻意江南——金陵竹刻名家展》《南京文创产品展》等展览,让市民领略城市文脉和传统技艺之美,重温城市记忆。“十二五”期间,南京公布了15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实施了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大报恩寺遗址本体保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丛葬地展示工程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全市博物馆每年举办临时展览200余个,接待观众2000多万人次。

  非遗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栩栩如生的剪纸、历史悠久的秦淮花灯、精致传统的手工布艺、各国民族乐器演奏大荟萃……昨天,南京师范大学邀请非遗传人进校园,举办了非遗主题博览会。

  马连喜老先生是著名的江苏省非遗剪纸传人。一把剪刀,一张彩纸,在他手中转眼间就变成了精美的花、鸟造型,赢得了同学们的连连赞叹。陈发京是根雕代表性传承人。从当初的兴趣到现在的手艺传承,陈师傅一坚持就是四十多年。“一定要把手艺坚持学到底。”对于年轻的一代非遗传承人,老师傅如是期许。

  “让这些非遗大师进入校园,与同学们交流分享,是我们为推动非遗教育发展的新探索。”南师大民俗学教授白莉说。

  在南通市崇川区虹桥街道虹西社区,南通开放大学和社区联合邀请3位非遗传承人为中小学生现场传授棕编、面塑、剪纸非遗绝活。

  棕编非遗传承人马以花祖祖辈辈从事棕叶编制。活动现场,马以花一边讲述着棕编的历史,一边手把手教几位同学编小动物,片片棕榈树叶,瞬间成了栩栩如生的蜻蜓、蚱蜢和玫瑰花。

  42岁的面塑非遗传承人徐江有着一手面塑绝活。几个面团,在他手中几经捏、搓、揉、掀,再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一个个惟妙惟肖的面人儿便出现在孩子们眼前。

  “能挣钱”的非遗走得更远

  昨天,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江苏省文化厅主办的“锦绣邻邦——中泰手工艺交流论坛”在苏州丝绸博物馆举行,中泰两国专家围绕传统工艺的技艺研究、传承方式、创新措施、推广渠道等开展对话,分享保护经验。

  “泰国纯手工泰丝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同中国一样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等重重困难。泰国政府更擅长动员民间力量参与其中。”泰丝专家、诗丽吉皇后手工艺培训中心导师西提猜介绍,泰国诗丽吉皇后在1976年设立支持基金会和皇后手工艺培训中心,主要帮助贫苦农民通过学习制造传统手工艺品增加收入,同时复兴传统手工艺。

  “农民将制作完成的手工艺品直接卖给基金会,由基金会负责在其遍布全国的门店中销售。这种方法一举两得,包括泰丝在内的20余种传统手工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因为能挣钱,除了贫苦农民,更多的人也乐意加入其中。”西提猜说。

  “如果传统手工艺不能成为谋生手段,就会逼迫从业者转行,出现后继乏人的局面。即使成功申报了非遗项目,还是难以走远。”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钱小萍认为,国家对非遗的传承保护越来越重视,但非遗项目不能光靠补贴活着,应更多地走进大众视野,进行市场化探索,在生产、销售、流通中实现保护。

  本报记者王宏伟付奇孟旭

  本报通讯员许悦董珊

  链接>>>

  文化遗产应走出深闺

  文化遗产只有融入现代生活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在公众的需求中被更好传承。让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生活,需要让档案室、博物馆、图书馆或纪念地更加开放。

  在恒温恒湿的库房里,文化遗产确实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却没有“活起来”。应充分利用大型文化活动、国内外文化交流、传统节日等平台,通过专题展示、实物展览、活态展演等方式,让文化遗产变成与人亲近、有温度、有生命的“教科书”。当公众能积极参与,人人都懂得文化遗产的珍贵,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自觉性与积极性就会提升。

  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另一个关键是,让那些懂遗产、懂技艺的专家学者与传承人走进社区、走近百姓。我国目前已有1986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294名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当鼓励他们多为群众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的讲解和民族工艺品制作技能的培训。此外,还应为传承人提供必要的传习所、传习基地,为他们所传承的非遗项目提供展演舞台。只有这样,文化遗产才能长久地活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