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洞居一族” 千万别贪一时之“快”

17.07.2015  08:09

为了能让老人们在防空洞内安然度夏,不少志愿者在现场为老人量起了血压。 本报记者 林云龙 摄

防空洞的门口不断提醒人们“洞内凉爽,注意保暖” 本报记者 林云龙 摄

    台风“灿鸿”前脚刚离开,杭州就出梅入伏了,气温逐渐攀升,而且今年的三伏天还是加长版的,这下欠下的高温又都回来了。好在,台风过后,杭城的11处防空洞纳凉点又重新开门迎客了,洞内温度通常维持在22℃至24℃。

    这两天,不少杭城市民去防空洞避暑纳凉,打牌、聊天、看电视,好不惬意。

    不过,你们知道吗?在贪图一时凉快的同时,不少人的纳凉方式其实暗藏着健康隐患。比如,你是不是只穿了一件薄薄的T恤就进洞了?你是不是自带了午饭、晚饭,在洞里一呆就是一天?

    昨天,记者请教了省新华医院风湿免疫科的主任中医师王新昌,让我们来听听专业人士是怎么说的,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现场探访

    穿着短袖短裙就进洞,时间长了受不了

    四牌楼38号避暑纳凉点呈“L”型,洞口就在“L”的右下角。一走进洞里,就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阵阵凉意,越往里走越凉快。

    在防空洞内,基本上是6个金属座位配一张小长桌,左转往里走,一排排的金属座椅前,还放着一台大屏幕电视。

    来自安徽的“小候鸟”张家龙和张家凤是一对龙凤胎,今年读小学五年级,趁暑假来父母打工的杭州玩,但是天气热没有地方去,所以防空洞成了他们的“游乐场”。

    两个孩子一会看电视、一会玩手机,在洞里一呆就是好几个钟头,到了饭点就回家吃饭。

    穿着一条薄裙子的张家凤说,她一般都是在靠近洞口的桌子上,做作业看看书。“防空洞最里面太凉了,坐久了腿都会冻麻。

    防空洞内,一位老人正全神贯注地看电视,只穿了一件短袖。时间一长,老人就有些受不了了。“越坐越冷,下次一定要带件厚衣服来,要不然被冻出毛病,可就不划算了。”    

    中饭晚饭打包进洞,一呆就是一整天

    曙光路坑道的避暑纳凉点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10多位市民在防空洞门口坐着。记者走进洞里就忍不住一阵哆嗦, 洞内一个人也没有。

    81岁的钱奶奶穿着长袖、自带午餐来纳凉。“只要不下雨,她每天都会来。”边上纳凉的人似乎都和钱奶奶很熟。

    入伏后,钱奶奶每天都要来这里来坐坐,虽然她住得有点远。“过来要转两趟公交车花上一个小时才能到,一般家里出发前,我都会备好中饭带过来,中午天最热,就不愿意回去吃饭了。

    “我就喜欢一天到晚呆在这里,和大家聊聊天还挺热闹的。昨天穿拖鞋来,一进来觉得好冷啊,这不,就改穿袜子和运动鞋了,还多穿了一件外套。”钱奶奶说。

    “洞外面空气好,而且也不会太冷。”许多人更喜欢在防空洞口纳凉。

    每年夏天,杭州市民虞阿姨一直是防空洞的常客。

    每天早上5点,她就起床了,吃完早饭,烧好中饭、晚饭,打包好,然后坐公交车到四牌楼38号防空洞纳凉点,在那里一呆就是一天。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实习生 黄飘 记者 章高航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