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区“六个抓” 推动“十二五”期间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28.12.2015  09:22

  “十二五”期间,温州市洞头区按照加快“文化洞头”建设的要求,立足洞头海洋文化资源优势,从服务海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大力实施文化“十项工程”建设,抓重点、攻难点、求亮点,有力推动了海岛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是抓创建,不断落实海岛文化工作新任务。 以文化创建促发展,以文化创建促提高为思路,在全区各部门、街道乡镇的共同努力下,创成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支中心1个,省文化强镇1个,市级文化强镇1个,省级文化示范村7个,市级文化示范村(社区)22个、文化示范新社区6个,区级文化示范村29个,市级“百姓舞台”6个,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管理试点1个。

   二是抓阵地,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完成区图书馆、区文保所新馆搬迁工作,区图书馆创成国家一级馆,完成数字图书馆建设,启用RFID全新借阅系统,成为全市第二家实现智能化管理的县区级图书馆,借阅量连续多年位列全市各县(区)前列。正式开业运营全区首家3D数字影院——洞头时代影院,正式建成开馆“红色印迹展示馆”。建成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市级社区文体服务中心18个,农家书屋基层点60个,在全市率先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

   三是抓载体,不断提升海岛群众文化生活新水平。 重点组织举办了洞头区“幸福社区”艺术节、庆祝建国9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激情演绎广场等一系列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大中型文化活动,有效繁荣了海岛文化生活。组织送戏下乡250场以上、送电影下乡5000多场、送春联20000多幅、送书下乡5万余册等文化下乡活动。坚持“”“”并重,市民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文保所,各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及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部免费开放。确定声乐、舞蹈、渔民画培训等20余个基本免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文艺辅导600余次培训3万多人次,办理读者证10000多个,讲座、展览200余场,参与人数4万多人次。

   四是抓队伍,不断夯实文化产品供给新基础。 以“一乡一韵、一村一品”乡村特色文化工程建设为载体,做好“”“”文化结合文章,深入实施“星辰计划”“春风行动”,开展文化干部专业素质提升“六个一”活动,健全渔农村业余文艺团队辅导员制度,成立了洞头区“海霞”合唱团、话剧小品社团、妈祖交流协会等文化协会团。目前,全区95%村居组建了文艺队伍,共有特色文化村居28个,特色文化乡镇(街道)2个,区级文化单项协会14个,经常参加队伍活动的达6000多人。

   五是抓传承,不断开创文化遗产保护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洞头区深入实施“守望行动”,编制《洞头区文物古迹保护专项规划》和《洞头区野外文物古迹规划》,成立“非遗”中心,顺利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和野外文物保护工作。海洋动物故事、洞头妈祖祭典2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名录,36个项目列入省市“非遗”代表名录。出版发行《洞头历史文化研究丛书》等民俗文化书籍。《洞头海洋动物故事集》荣获第三届浙江省民间文艺“映山红奖”民间文学作品奖唯一一个一等奖。贝雕作品《满园春色贝雕座屏》获文化部工艺美术奖。2014年,承办海峡两岸七夕文化与成人礼学术研讨会,获得“中国七夕文化之乡”称号。

   六是抓特色,不断挖掘文化产业新内容。 立足海洋资源禀赋,不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组织举办了七夕成人节、妈祖平安节、渔民运动会、开捕节、两岸半屏山旅游文化交流活动等一系列类型各异、特色鲜明、节日气息浓厚的文化旅游活动。通过持续举办高规格文化活动,让游客感受到洞头独特的闽南文化,有效推动了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用文化的力量不断提升城市的美誉度与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