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深化三项举措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04.01.2015  11:03

  泰顺是浙江省历史文化遗产大县,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泰顺县立足县情实际,在深化“资源整合、项目带动、品牌战略”上求突破,县域内文化产业发展势态良好,产生了较好的效益。

  一、深化资源整合,着力保护挖掘特色文化资源

  整合文化资源,从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的角度,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是做到三个“”:一是重“保护”。对于稀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在全市率先出台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发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监督作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00多处,5处24个单体列入国家级文保单位,4处7个单体列入省级文保单位,由浙江省的泰顺、庆元、景宁和福建省的寿宁共7县联合申报的“闽浙木拱廊桥”列入了新一轮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非物质文化遗产17大类2237项,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6项、省级保护名录15项、市级保护名录95项、县级保护名录142项。二是重“保障”。坚持把文化产业作为社会公共品来打造,不断强化组织、政策、资金“三大保障”。组织上,将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党委政府和乡镇部门加快文化发展的责任和职能,实施县领导包项目落实,建立“一个产业项目、一个主管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套有效措施”一抓到底项目推进机制,形成层层有人管、线上有人抓的工作局面。政策上,制定出台《泰顺县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大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等政策文件,健全财政、土地、人才等相关配套政策。资金上,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加大重点文化项目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三是重“保质”。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积极整合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茶文化等优秀文化资源,加强廊桥文化研究,深挖文化内涵,先后出版了《中国廊桥》等10余部文化系列专著,打响民俗文化、茶文化等文化牌子,构建独特性、多元性的文化产业体系。

  二、深化项目带动,着力谋划推进文化产业项目

  坚持把文化项目作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支撑,以重大项目的突破带动文化产业整体提升,重点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形成产业优势明显、发展重点突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主要是“三个抓手”:一是突出抓项目平台。在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上,主要是抓“一城四园”项目,即温州泰顺国际影视文化城、廊桥文化园、中国廊桥博物园、畲族风情园、泰顺石文化产业园等5个重点项目,2014年度完成投资1.7434亿元。其中,廊桥文化园已完成基础和配套工程,整个园区功能不断完善,成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园区。今年12月,省专家组对廊桥文化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进行验收,景区建设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中国廊桥博物园、泰顺石产业园、畲族风情园、氡泉旅游休闲文化中心等文化产业项目均已落地建设。二是突出抓文旅结合。把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作为产业发展重点来抓,发挥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以52、58省道景观交通轴和“廊氡”、“乌飞”板块为重点,构建“一轴一心四片区”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力推进“一城四园”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三是突出抓文化创建。坚持以建设文化强县为载体,突出文化塑造和环境建设相结合,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村庄创建、古村落保护利用等活动,深化“文化素质提升、文化保护开发、文化阵地建设、文化生活繁荣”四大工程,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全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三、深化品牌战略,着力推广打造地域文化品牌

  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把“廊桥文化”作为泰顺的形象标志来打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文化支撑。主要是构建一体系、打响一品牌、抓好一策略:“一体系”即打造中国廊桥文化体系。按照全县驰名、国际知名的目标定位,融合现代泰顺特色文化元素,构建独具特色的“中国廊桥文化”体系。近年来,连续举办五届廊桥文化旅游节、四届中国廊桥文化论坛,加强对廊桥文化研究,提升泰顺廊桥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一品牌”即打响廊桥文化品牌。立足于泰顺“泉桥山水石”资源优势,在整合现有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等基础上,强化品牌提炼,形成包括以古廊桥、古民居为代表的古建文化,以“百家宴”、“三月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氡泉、乌岩岭为代表的山水文化品牌在内的“廊桥文化品牌”。“一策略”即宣传推介策略。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利用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加强文化品牌的包装策划和形象宣传,全面加快廊桥申报世界遗产步伐,推动泰顺文化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温州市文广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