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建立“四大机制”推进生态河道建设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02.11.2015  17:48

  一是建立河道保洁机制。建立河道长效保洁机制,成立乡镇河道保洁队13支,落实村级河道保洁员100多名,负责河道日常保洁和监管。依托河长制,建立河道长效保洁“三级”责任体系。全县设县级河长43位、乡(镇)级河长176位,负责县内主要河道保洁督查。二是建立河道监测机制。实行每月定期监测与动态监测相结合。对全县35条重要河道水质和11个水功能区水质断面进行检测,1-9月,全县3大流域5个市控监测断面均达Ⅱ类水质以上。三是建立河道督考机制。每年安排200万元经费,通过明查暗访、打分考核确定档次,对乡镇实行“以奖代补”,激发乡镇河道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出台《泰顺县黑臭河垃圾河专项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和《泰顺县河长工作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四是建立河道自治机制。村组织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树立禁渔公示牌等举措,自行对偷鱼、捕鱼、毒鱼等现象进行管理,泰顺县溪流放养观赏鱼的村庄覆盖率达95%。如彭溪镇彭溪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和村规民约形式,明确向溪流弃渣弃土的罚款1万至5万,毒鱼、电鱼者罚款5千元并没收渔具等;在河道沿岸安装12个监控设备,全天候、多方位读河道保洁和捕鱼等情况实施监控。(泰顺县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