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五扶同行”全力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28.11.2017  20:09

近年来,泰顺县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严格按照省、市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大力实施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增收帮扶行动计划。2016年,全县少数民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80元,左溪、新北、竹里等3个民族村人均收入在全市113个民族村中排名前十,其中左溪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超出全县人均5000多元。

一是资金投入帮扶。县财政每年按上年度地方财政收入的3‰预算安排本年度的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少数民族经济发展,2016年县财政安排县级民族专项资金214万元。2017年度,争取到中央、省市民族专项资金410万元,其中还争取到300万元的“两山一类”资金专项用于民族特色村寨打造。

二是结对挂钩帮扶。建立县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民族村工作制度,帮助协调、指导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同时,积极做好省、市各级部门与民族乡镇、民族村结对帮扶工作,其中省级单位和经济强县每年配套落实每个民族乡镇资金70万元。2017年,省委统战系统挂钩结对4个集体经济薄弱的民族村;省民宗系统结对帮扶3个民族村,落实帮扶资金60万元;市民宗系统结对帮扶3个民族村,落实帮扶资金45万元。

三是部门政策帮扶。严格落实民族乡镇财政税收超收部分和土地出让金(除计提外)100%返还政策。安排省市重点项目时,优先安排民族乡镇和民族工作重点乡镇的项目;在安排县级重点项目及相关部门的项目时,优先安排民族村的项目建设。县住建、交通、水利、供电等部门在安排建设项目时,优先考虑民族地区,并在农林水、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重点倾斜;优先安排民族村列入文明村、美丽乡村、生态村等创建范围,并适当放宽条件,提高资金补助标准;2016年,各级部门共落实民族村项目补助资金2800多万元。

四是特色产业帮扶。重点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劳动技能、职业技能提升和产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训,支持民族乡镇、民族村的猕猴桃、葡萄、毛竹等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民族特色优势产业标准化、集约化经营,促进产业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农家乐+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休闲养生”的畲乡旅游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少数民族村居拥有葡萄、猕猴桃等观光农业基地达5000多亩,农家乐16家、民宿11家。2016年,农家乐、民宿营业额达2800多万元。指导左溪畲族村通过开展系列主题音乐之旅等活动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现在左溪村日常接待游客平均200人左右,逢节假日超过1000人。全力推进竹里乡整乡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创成后群众人均年收入预计可增加5000元。

五是社会力量帮扶。2017年,县部分非公企业结对帮扶民族村12个,落实帮扶资金60万元。推行集体经济薄弱村抱团投资发展模式,如,玉塔、北坑、翁地、承天等4个民族村抱团投资入股泰商企业万洋集团,每年将获得不低于5万元的分红;桥底畲族村以村集体资源入股非公企业,村集体每年将获得5至7万元的分红。